“就像这蒸鱼,火候太猛容易老,火候不足又腥。现在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改,而是怎么把控火候。”
程悦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这比喻倒新鲜,拿做菜比改革。”
程安书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但随即正色道:
“具体说说,怎么把控这个火候?”
郑仪放下筷子,条理清晰地说道:
“第一,新兴产业要引,但不能盲目。必须结合我省实际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二,传统产业要改,但不能丢。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来升级,而不是简单淘汰。”
“第三,政策要有连续性。不能换一任领导就换一套思路,让企业无所适从。”
他每说一点,就屈起一根手指,三点说完,正好是程安书这些年一直在内部会议上强调的执政理念。
这个年轻人,竟然把他多年来的施政思路摸得这么透彻。
更重要的是,郑仪不是简单地复述政策,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贴近江东实际。
“你这个火候论,有点意思。”
程安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不过实操起来可不容易。现在从上到下都在讲创新突破,稳步推进反而容易被扣上保守的帽子。”
“所以需要智慧和勇气。”
郑仪直视程安书的目光。
“该突破的时候要敢为人先,该稳健的时候要顶住压力。就像您这些年做的,既要落实中央政策,又要考虑地方实际。”
这句话既是恭维,也是表态。
程安书听出来了,郑仪在向他传递一个信号:我理解并认同您的执政理念。
一时间,餐桌上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程悦看看父亲,又看看郑仪,明智地选择了保持沉默。
最终,程安书轻笑一声,拿起公筷给郑仪夹了块排骨。
“多吃点,后面的路还长。”
这简单的动作,在官场语境中却意味深长。
程安书用这个动作表明,他接收到了郑仪传递的信号,并且给予了回应,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期待。
程悦适时地接过话题,聊起了最近读的书,餐桌上的氛围又轻松起来。
但在看似随意的闲聊中,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这是一场关乎江东未来政治格局的对话,而郑仪,正在被允许进入这个核心圈层。
晚饭过后,夜色已深。
郑仪适时起身告辞。
程安书没有多留,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面试的事不用有压力,按你自己的思路来就行。”
这是今晚最直接的一句“承诺”,意味着无论魏宏在评分上做什么手脚,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郑仪郑重道谢,程悦则拎起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