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会散朝之后,苏相先莫走,朕去交个御医给苏相瞧瞧。”
李青柳嘴角微微扬起。
“臣多谢陛下关怀。”
苏文点头。
“好了。”
“废话不多说。”
她抬手扬了扬龙袍,换了个更加舒服的姿势,主要是这龙椅坐着实在是不舒服。
“先帝驾崩,朕登基也有些时日,得将改元的事情定下来。”
“苏相,您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妥当?”
都不是问文武百官,而是直接询问苏文的意思。
他想了想:“臣觉得天顺二字可行。”
“陛下顺应天意,登基为帝,乃是天意所为,更是民心所向。”
“好。”
李青柳拍手:“就依照苏相的意思,该元天顺。”
“姚公公。”
“奴才在。”
姚太监躬身。
“让内监司拟圣旨,传往天下各地,改元天顺,今年便是天顺元年。”
“诺。”
老太监急忙前去拟旨。
“陛下,既以改元天顺,理当颁布新政,以革除往昔弊政。”
倘若是别的官员,万万不敢这么嚣张,苏文的潜台词就是以前长生帝君在位时,留下很多弊端。
按正常继位而言,先帝才驾崩,甚至都没有安葬就开始否定先帝的国策,属于大逆不道。
不管是新帝还是满朝文武都不能接受。
但偏偏李青柳不是正常继位登基,而是杀了大部分的皇族血脉。
自然没有那么多的顾及。
苏文悠悠道:“臣得到消息,魏文通正在雁南道募兵,暗中联络三镇和蜀王,准备起兵造反。”
“这才是当务之急。”
“苏相可有解决之法?”
李青柳突然坐直了身子,直勾勾的看着他。
“第一,操练兵马。”
“其二,朝天下各地官员颁布陛下旨意。”
“其三,增加各地士兵粮晌。”
“自陛下登基之时起,减赋三成的告示已经传遍天下,万民欢呼。”
“人心在陛下,在朝廷。”
“区区反贼,不足为据。”
“给士卒增加粮晌,各地士兵自然无心跟着魏文通造反。”
“如此一来,民心,军心皆掌握在陛下手中。”
“谅他魏文通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来。”
苏文虽然不怕魏文通,但也不想因此让大周大伤元气。
北边的北元还在虎视眈眈,倘若三镇兵马变动,到时候北元南下。
大周顷刻间就要陷入战火之中。
“诸位还有什么谏言,尽管畅所欲言。”
说罢,苏文转头看向殿内的官员:“咱们陛下不是先帝,没有那么嗜杀。”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苏相。”
这时候,大理寺卿道:“您说的这些都是好法子,可朝廷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银子吗?”
“既减免了三成的赋税,又要给士兵增加粮晌,这可都要大把大把的银子,不是三两句话就能搞定的。”
许多人,都为大理寺卿狠狠的捏了一把汗,生怕惹恼了那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