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刚才看了130火箭炮的展示,我有一些个人想法,不吐不快。”
李干直视张副部长,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张副部长是越发觉得这个试飞员很不一般。
从试飞展示表现出来的过人勇气、高超技术,到后面面对面交谈、接触,总是给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或者说是很有城府。
试想一下,仅二十三岁的试飞员,那是从航校毕业出来不到两年的时间。
熟练掌握英语已经很让人意外了,李干居然能和穆罕默德天南海北地聊,他们聊天的内容里,有很多是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事情。
李干从哪知道这些的?
关于这场战争,国内专门搞情报的人可能都没有李干了解的多。
张副部长表面上不说,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回京后一定要好好查一查这个试飞员。
后来李干提到了贺部长,张副部长才多少有些明白,李干之所以对国外战争了解如此深,恐怕是通过阅读国外报刊这条途径了。
且不说现在的国外报刊极难获得,即便获得了,也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的——全是英文原版,没有足够的英语水平,压根看不懂。
这么一闭环,张副部长基本打消了对李干的疑虑。
看到李干满脸的平静,坦荡的眼神,张副部长微微点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搞研究的就应该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小李,你尽管说。”
首长啊,我可不是针对研究发言,而是针对当前陆军部队的一些火力配置提出意见。
希望你能发挥影响力。
李干默念完毕,开口说道,“130火箭炮的火力很凶猛,一辆火箭炮的毁伤能力相当于一个重炮营,绝对是陆军炮火打击的利器。”
“但是我认为,该炮同样存在两点不足。第一,战斗全重超过了6吨,在平原地区、有公路的丘陵山地地区,影响不大,可是,如果在丛林地区呢?”
“第二,太大了,无法伴随步兵作战,只能和其他重炮那样,在后方建立发射阵地,通过抛射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以及做火力准备。”
讲到这里,张副部长已经沉思了起来。
他是战争年代的将领出身,从小兵到军长,不知道打了多少仗,那是正儿八经的内行人。
听了李干点出的两个问题,张副部长立即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了。
此时,李干继续说,“我的意思并不是说130火箭炮不好,恰恰相反,这款火箭弹是火力准备的利器,几门炮就相当于几个重炮营了。
他话锋一转,“可是,步兵的伴随火力没有得到加强。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搞一种能够让步兵背着跑的火箭炮。试想一下,如果前沿阵地手里有这样一门火箭炮,十几秒钟打出去十几枚火箭弹,那火力……”
众人不由的随着李干的话畅想起来,十几条130毫米口径的大管子对着敌人近距离狂轰滥炸,那场面……
“好几吨的炮,步兵带不动啊,更不可能带着跑。”吴强从严谨的角度提出异议,打断了大家的畅想。
李干不怒反喜,给了吴强一个眼神——最佳捧哏就是你了老吴!
“首长,各位,请看演示。”
李干话一说完,便大步走向了那门63式107毫米牵引式火箭炮。
他对一名工人说,“师傅,借工具箱一用。”
工人连忙递给他。
李干拎着工具箱来到107火箭炮边上,放下工具箱,打开,取出一把扳手,直接就上手拆炮架了!
定向管、瞄准具、高低轮、方向轮、前杆、后杆……
在众人目瞪口呆之下,李干一个人,只花了十几分钟,竟然把长2。6米、宽1。4米、高1。1米,全重760斤的107火箭炮给拆成了零部件状态!
地上孤零零地放着两个轮胎,整个炮身和支架,都被拆卸下来,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一列。
李干擦了把汗水,手里的扳手指着零部件状态的107火箭炮,说,“这款火箭炮的人体工程学设计非常高超,大家请看这些零部件的尺寸。”
“遵循了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重心贴身的便携原则,炮架、滑架、定向管、高低轮、前杆、后杆,全部可以拆分组装,适合肩扛手提,单个部件的重量不超过30公斤,正好在单兵负重范围之内。”
“其实,当初设计这款火箭炮的时候,陆军就提出了,要满足步兵分队便携行军的要求。这款火箭炮又被称为游击火箭炮。”
“只不过我们埋头机械化,从而忽略了这门火箭炮的便携性。因此,我认为,通过为步兵分队装备这款火箭炮,能够大大提高步兵分队的攻击能力。”
“他们自己就能随时随地使用重型炮火。”
张副部长惊呆了,首先是为李干这手绝活,107火箭炮他是熟悉的,一个班编制五人,拆装也要花个十几分钟,而李干一个人竟然就完成了。
其次,他是想不到部队早就装备的这门不起眼的火箭炮,竟然有这么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