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18章 叔孙通(第2页)

第18章 叔孙通(第2页)

叔孙通双手捧起竹简,道:“公子,这是先前伏生老先生所借的书,臣特来归还。”

扶苏示意让田安接过书卷,一边揭开陶碗的盖子,将一些切好的鱼肉放入碗中,再煮片刻。

叔孙通观察着公子的举动有些好奇,疑惑的眨了眨眼。

叔孙通的须发花白,从须发上来看该有五十岁有余了,再从他的气色还有微胖的脸颊来看,大概有四十岁,如今的古人实在不好分辨年龄。

就比如说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留着长长的须髯,不把对方的胡子刮了,光是看着那张满是须髯的脸,就会往三十岁以上猜测对方的年纪。

而在古人的样貌上来看,扶苏又发现中年时期就白须白发的人也有不少,可能一个须发花白的人只有三十余岁,四十余岁?

注意到对方的目光,以及以上这些念想,就是扶苏刚刚在几个呼吸间所思虑的。

而面对对方好奇地目光,扶苏道:“怎么,大秦公子亲自动手做饭食很奇怪吗?”

闻言,叔孙通又连忙行礼,解释道:“臣……臣只是觉得少见。”

扶苏道:“其实吧,做饭是一件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消耗时光与成就感,你就当我这个大秦公子太清闲了。”

叔孙通又是意外一笑,又道:“大秦的公子的确与当年六国的公子不同。”

不得不说,听这人讲话很舒服,齐鲁博士中还是有会说话的。

扶苏将鱼粥端了起来,摆在一旁放凉片刻,又将另一个炉子上正在煮着的豆浆也端了下来。

“这个叫做豆浆,是商颜山的人们磨出来的,研磨此物很累的。”

田安明白公子的意思,就将桌案搬了上来。

叔孙通的面前放着一碗豆浆,一碗鱼粥。

扶苏自顾自地吃着,还又看了看搁在一旁的竹简。

叔孙通又看了看四下,这里的每一个内侍与宫女都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

见公子已快将一碗粥喝完了,叔孙通这才端起碗饮下一口热粥,温热的粥入口,还有些咸味,夹杂着一些鱼肉。

这碗粥好吃得让叔孙通瞪大了眼,他大口吞咽着将碗中的粥全部喝完。

再端起一旁的豆浆,仰头一口气喝完。

如此,叔孙通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又意识到是在公子面前失礼了,忙面带惭愧的躬身行礼。

扶苏道:“无妨,我不在意这些礼节……嗯,也难怪你们说秦人粗鄙。”

叔孙通道:“臣不觉得秦人粗鄙。”

扶苏的目光依旧在书上,接着道:“当年不论是燕赵,齐人,还是楚人,都说秦人不识礼数。”

叔孙通道:“臣以为所谓礼并非拘泥一言一行,而在于制,所谓礼制……”

这一说,这位齐鲁博士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关于礼的事。

其实他讲的这些大抵上都是不重要的,往往是为了让你听晕头转向,而后你自己也就忘了当时为何发问了。

扶苏又道:“听闻昨天丞相让你们这些齐鲁博士去北方,你们还在老师的门前叫骂?”

叔孙通稍一思量,忙回道:“臣昨日在拜访好友。”

昨天的事情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扶苏本想为难一下这位博士。

不得不说他又是个十分狡猾又聪明的人,一句话两头谁也不得罪,干脆拿出了一个不在场证明。

言外之意,我不在那里,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了,我在朋友家吃饭。

大抵如此……

扶苏询问道:“你在咸阳的朋友很多吗?”

叔孙通道:“其实那些人并不全是臣的朋友,是臣的老师故友,多数人都是瞻仰臣的老师的名望,希望将他们的孩子送去齐地读书,这才讨好臣,不瞒公子,只要臣在咸阳每天都有人邀请臣。”

所以呀,孔子他老人家后人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个名门老师,而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学术背景,多半就是叔孙通的老师,孔子的后人孔鲋。

扶苏没见过孔鲋其人,但从这些事来说,这个时代的古人已十分注重名师效应。

古人从来不傻,就像是叔孙通,他来者不拒,但对于对方的求学,会不会答应就两说了。

因此,古人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值得研究,以及有着深刻的反思价值。

扶苏接着道:“我的老师当今丞相,丞相师出荀子,如此说来我也算是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但我才疏学浅,我的老师忙于国事,实在是分身乏术,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老先生能否相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