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16章 戍边(第1页)

第16章 戍边(第1页)

扶苏看罢田安递来的竹简,便离开了高泉宫。

咸阳宫的宫殿多到数不过来,好在这里还有几座书库,都是用来存放秦国收集而来的典籍,其中就包括农桑水利相关的典籍,不管是郑国渠也好,还是都江堰,它们在开凿的过程中都被详尽地记录在案。

而历代秦王都会将这些卷宗保存下来,放入咸阳宫中,成为宝贵的知识财富。

扶苏觉得在这个时代,看到这些宝贵的记录极为难得。

无论是开凿龙首渠,还是修建西渭河的桥,都需要水利方面的知识。

书库中书架排放整齐,扶苏拿起其中一卷竹简,手上还沾了不少灰尘,阳光从窗外照入,还能见到空气中有灰尘在漂浮。

等田安将这里的窗户都打开,这里的空气才好了不少。

扶苏正看着手中的书卷,就有内侍脚步匆匆而来又在田安耳边低声言语了几句。

言罢,这个内侍见到公子在此地看书,也不敢多打扰,便行礼告退。

扶苏疑惑道:“怎么了?”

田安回道:“今天皇帝宴请诸多齐鲁名仕,淳于越为首的儒生都进谏,希望皇帝行周礼,丞相听闻此事勃然大怒。”

扶苏道:“最近,老师心情很不好。”

田安颔首。

淳于越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已有很久了,就因当初自己这位秦国公子的老师,淳于越还几次进谏。

在朝政意见上,淳于越还希望秦国的公子应该多与各家名仕走动。

治理一个国家谈何容易,这种争论大概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给蒙恬的信送去了吗?”

“回公子,一早就让人快马送去了北方。”

人嘛总是要多学一些,十五六岁正是最善于学习的年纪,当然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他们会说起周礼,无外乎是希望始皇帝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君上,这位君上要遵循周礼。

再对老师来说,遵守以前的礼制,却又要回到分封制。

所以啊,老师与淳于越那些人所抗争的礼数吗?

根本上,他们还是在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争吵。

吵来吵去,又没完没了了。

扶苏目光看着手中的书,临近午时的时候让人将水利相关的书籍全部装入一个个箱子中,送入高泉宫。

午时,扶苏又煎了一条鱼,再将鱼头与鱼骨熬成汤。

田安已将食盒准备好了,食盒下部分是用铜所铸,底部可以存放烧好的木炭,如此一来食物在盒内还能继续加热,不会走到半路就凉了。

“公子,让人去询问了,皇帝在章台宫。”

扶苏收拾了一番,就急匆匆离开了高泉宫,往章台宫而去。

正值天寒地冻,盒中的鱼肉与鱼汤即便是在食盒底部的木炭加热下,在这寒风中还是有可能会凉透,扶苏只能加快脚步。

天空又下起了大雪,或许在以后人们的记录中,公子扶苏冒雪给始皇帝送去温热的鱼汤,以表孝心,这或许也是人们口中的一大美谈吧。

章台宫前,站着穿着甲胄的侍卫与一身黑衣的内侍。

经过通禀之后,扶苏这才拎着鱼汤走入殿内。

一入殿内,感觉温暖了许多。

抬头看去,父皇正在竹简上写着批复,长长的须髯都快碰到桌案了。

“端来吧。”

闻言,扶苏打开食盒将一碗煎好的鱼,与一碗鱼汤放在父皇的案前。

嬴政吃了一口鱼肉,满意地抚须道:“甚好。”

扶苏又将温热的鱼汤端上。

嬴政接过鱼汤又饮下一口。

温暖的章台宫中,父子两人相对而坐,公子扶苏为始皇帝递碗,递勺。

始皇帝耐心尝着鱼肉,喝着鱼汤。

安静的殿内殿外,在这里的内侍与侍卫皆肃穆不语,或许这就是人世间最好的父子了吧。

始皇帝的神色还是严肃的,话语也不多,有子如此,令人何其羡慕。

待父皇喝完了鱼汤,吃了鱼肉之后,扶苏还端坐在一旁收拾着碗筷。

嬴政的目光先是落在眼前的文书上,而后看着手脚正忙碌收拾的儿子,目光看向了儿子的发冠,低声道:“朕该让人给你做一个更好的发冠。”

扶苏应声点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