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40章 解方程式(第2页)

第40章 解方程式(第2页)

“这是哪国字符?”张守义迷惑道。

李佑试探着问:“先生可知王孝通?”(注:王孝通为唐初数学家,著有《缉古算经》,在三次方程等领域有重要贡献)

张守义点头说:“自然知晓!王孝通前辈所著《缉古算经》,对土木工程中的数学问题多有精解,其三次方程解法更是精妙。”

既然张守义知道,那李佑就只能随便胡扯其它的了。

李佑看着张守义眼中的疑惑,心中快速盘算。大唐之前与大食往来频繁,数学知识也有所交流,必须想出个更合理的说法。

“先生,我曾在市舶司见过大食商人携带的算学典籍,其中符号与运算之法颇为奇特。这些数字和符号,正是我参考大食算学与王孝通前辈所著《缉古算经》融合而来。”

李佑神色坦然,继续解释,“大食在天文算学上造诣颇深,其运算符号能简化推演,与我朝算筹之法各有千秋。”

“竟有此事?”张守义目光灼灼,俯身细看李佑写下的符号,“快与我讲讲,这符号如何运用。”

李佑指着阿拉伯数字与运算符号,耐心讲解:“此‘0’可表空位,‘+’为相加,‘-’乃相减……”

张守义边听边思索,忽而拍案:“此术与天元术异曲同工,却更为简洁!”

林渊和三苏围拢过来,盯着那些陌生符号,眼中满是新奇。

“你且讲讲。”张守义顿时兴趣盎然,他让学童们吃饭做题,自己则请教西洋算术。李佑写出阿拉伯数字,又写出各种运算符号,在其下方逐一标注汉字。

张守义对阿拉伯数字并无好感,却惊讶于西方运算符号的便捷。可是,若想引入那些运算符号,就得配合阿拉伯数字才行。

算筹表达是不行的,因为算筹里的“4”,跟乘号长得一模一样,“2”又跟等号长得差不多。

张守义只能强行比对两种字符,然后去看李佑的方程式。

“此天元术也!”张守义猛拍桌子。

林渊和三苏,手里拿着筷子,傻乎乎的看过来,他们完全听不懂啥意思。

天元术,就是方程式。

张守义又说:“你这是大食的天元术,只列一元而已,可否解二元、三元、四元?”

李佑好奇问道:“先生可用算筹来解四元吗?”

张守义摇头说:“有人会,但我不会。据闻,前朝算学大家,曾创出四元解法。可我只读过其《算学启蒙》残本,无缘得见其相关著作。不说那么许多,我来出一道题,你用大私的天元术解出来。”

很快,一道题目出炉。

李佑以二元一次方程式解出,把解题稿递过去:“先生请过目。”

张守义对阿拉伯数字还不熟,只能比对着慢慢验算,继而拍手赞道:“妙哉,妙哉!”

用算筹解二元一次方程,其实速度非常快,效率不输给列方程式。但是,算筹天元术的解题过程,在纸上表达更加繁琐,远远不如方程式那么简便。

若是二元二次题目,那天元术就更繁琐了!

张守义哈哈大笑:“此术巧夺天工,且来教教为师。”

学生教老师?

林渊和三苏更是愕然,感觉李佑真的好厉害!

张守义对四人说:“你们也一起学。”

从此,他们的算术学习速度,比之前成倍提升,就连苏元德都觉得更轻松。

毕竟都不是傻子。

苏元德与众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每天跟黏皮糖似的,一起读书、练武、学算术。林渊很快就接受他,其他人却心里有疙瘩,若即若离始终有所保留。

转眼便到冬至。

烈女牌坊已经修好,但朝廷的批文还没下来。

这玩意儿,需要官府层层审批,然后以皇帝的名义进行御赐。

可到了唐末,基本上给钱就行。

速度慢的找知县,速度快的找巡按御史。送去朝廷之后,皇帝根本不管,三省直接甩给礼部,礼部官员拿钱就能批下来。

贞节牌坊,也是有钱人的专属!

因为朝廷只拨款三十贯(唐代主要使用铜钱,以“贯”为常用货币单位),根本就不够立牌坊,上下打点更需要钱。无钱无地位的百姓,除非地方官为了政绩,否则再怎么贞烈都立不起牌坊。

礼教吃人?

抱歉,你家里如果没钱,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