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36章 直接气死了(第1页)

第36章 直接气死了(第1页)

早在隋唐时期,河南道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戏曲之风盛行。彼时,众多文人墨客汇聚于此,推动着戏曲艺术不断发展演变,河南道也由此成为当时的戏曲重镇之一。

苏松年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美食,二是戏曲。年近八十高龄,身形肥胖臃肿,他也无太多其他追求,每日饱食之后,便沉浸于听戏之乐。“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苏松年半躺在椅子上,手指轻敲着肥大的肚皮,跟着戏台上的旦角一同吟唱。

唱着唱着,突感口干舌燥,他轻轻抬起一根手指,家奴立刻将茶壶嘴递上前去。润喉之后,苏松年继续摇头晃脑地沉浸在戏曲之中。

“老爷,老爷,不好了!”一名家奴惊慌失措地飞奔而来。

苏松年皱起眉头,不悦道:“祖宅起火了?何事胆敢扰我听戏?老老实实站着,天大的事情,等我把戏听完再说!”

那家奴焦急万分,实在按捺不住,展开一张大字报,举到苏松年面前:“老爷还是先看看吧。”

苏松年好奇地瞥了一眼,瞬间双眼圆瞪,挣扎着从椅子上坐起,一把抢过纸张仔细阅读。看着看着,只觉气血上涌,整个人险些晕倒。

他六十多岁才得子,本就心存疑虑。只是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模样愈发像自己小时候,这才彻底安心,还时常为此骄傲,自诩宝刀不老。

可这份大字报却声称,妻子张氏勾引侄孙。若孩子真是某个侄孙的骨肉,长得像他似乎也说得通,毕竟苏氏子孙同出一脉。

苏松年浑身颤抖,厉声喝问:“这东西哪来的!”

家奴回答道:“贴在忠义坊的立柱上。”

忠义坊!那是苏氏为彰显家族荣耀,宣告族中出了显赫人物,特意建在河南道最繁华地段的牌坊!整个颍上县,就属那里人来人往最为密集。

要知道,世家大族把颜面看的比命还重要。

老婆勾引侄孙的文章,竟然被贴在忠义坊,岂不是整个河南道,乃至南来北往的商贾都会看到?

“轰!”苏松年突然栽倒,从椅子滚落地上,耳鼻出血,瞳孔渐渐散大。

“老爷!”

“老爷你怎么了?”

“快快去请大夫,老爷晕过去了!”

年近八十的大胖子,能活到这把年纪已属不易,此刻高血压引发脑溢血。

医生尚未赶到,苏松年已然断气。无论是李佑,还是张守义,都未曾料到,竟会把人当场气死。

“老爷,老爷,你死了我可怎么活啊!”张氏闻讯赶来,扑在苏松年身上哭天抢地,身后站着私塾小霸王苏元德。

苏元德反倒没多少悲痛之情,他与父亲年龄相差巨大,自幼由乳母抚养长大。而且父亲整日泡在戏班子里,父子俩连一同吃饭的时间都少之又少。

苏元德下意识扫视周围众人,发现身边的家奴都用异样的眼神盯着自己。

对,我应该哭,否则就是不孝顺。

“爹啊,爹啊……”苏元德扑过去嚎啕大哭,可惜演技拙劣,不仅挤不出半滴眼泪,脸上的悲痛表情也僵硬无比。

突然,张氏起身指着戏台,怒声道:“都是这些下贱胚子,成天就知道唱戏,勾得老爷魂都没了,如今更是把命都勾走了。来人,把他们从老爷那儿骗去的银钱,统统给我搜回来,再把他们打出去!”

苏松年一生纳了八房小妾,其中七人都是戏子出身,张氏对此早已忍耐多年。

苏松年平日里对戏子们极好,整个戏班子都将他视为亲人长辈,此刻许多戏子围在一旁痛哭流涕。他们是真心实意在哭,既为苏松年的意外离世悲伤,也为自己日后找不到如此好的主家而发愁。

可张氏这番话,却让戏子们目瞪口呆,哪有收回以往赏钱的道理?

家奴们立刻行动起来,提着棍子驱赶戏子,逼迫他们交出钱财。“哇!呜呜呜呜……”

张氏重新趴回去,继续放声痛哭。她的贴身侍女拿来大字报,低声提醒道:“夫人,别急着哭,你先看看这个。”

许多家奴见状,捂着嘴偷笑,甚至幸灾乐祸。别以为出身大族就有涵养,在这世道,虐待家奴的事情屡见不鲜。唐末河南道曾爆发过奴仆暴动,有家奴杀死主人后,提着主人脑袋去官府自首,声称不堪受辱,要与主人同归于尽,可见平日里被欺压到了何种地步。

张氏不明就里,抹着眼泪看去,还没读完纸上内容,就只觉天旋地转。

“夫人也晕倒了!”一时间,全家上下乱作一团。

戏子们趁机收拾行头逃走,有的家奴也跑回主人房间,偷藏一些金银饰品。

苏元德年纪尚小,搞不清状况,好奇地捡起那份大字报。这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

我真不是亲生的?那我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

张氏很快苏醒过来,睁眼第一句话便是嘶声哭喊:“我不活了……”说着便起身朝戏台下的水池跳去,被忠心的家奴死死拉住。其实那水池水并不深,跳下去顶多淹没膝盖,只是大冬天的,容易着凉感冒。

……

颍上管仲镇,街边茶馆。

“你们听说了吗?苏太公的儿子,不是他亲生的!”

“哪个苏太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