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静默后的第七天,早高峰的地铁三号线,如同被按下了慢放键。
“什么情况?赶着上班呢!”
“晚三秒,我的全勤奖金没了!”
车厢里,抱怨声此起彼伏,打工人最后的倔强,都体现在对那几秒钟的斤斤计较上。
可人群中,一位眼尖的大妈却现了猫腻:“哎哟,你们看,那位老人家,拄着拐杖,腿脚不利索,要不是这车慢了三秒,怕是赶不上这趟车咯!”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本的牢骚瞬间变成了理解,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
地铁调度中心里,技术员们对着屏幕一顿猛如虎的操作,试图找出自动减和车门延迟的原因。
“没故障代码啊!一切正常!”
“邪了门了,难道是ai也学会了尊老爱幼?”
姚小波盯着监控画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突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就在列车停稳的瞬间,站台最外侧的一块井盖,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触碰了一下,微微震颤了三下。
“这震动……有点意思。”姚小波嘴角微微上扬,调出了“全民触诊地图”的旧数据。
三年前,赵工曾在地图上标记过一个“呼吸点”,位置,赫然就是那块震动的井盖!
“难不成,这地铁还认穴位?”姚小波心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但他没声张,只是默默地把监控视频剪成了一个十秒钟的短片,配上文字:“今天,地铁等了你三秒”,然后丢到了本地生活群里。
配文带着点戏谑,带着点感动,瞬间引爆了群聊。
“泪目了,这才是真正的城市温度!”
“谁说钢铁森林冷冰冰的?这地铁明明是个暖男!”
“给地铁工程师加鸡腿!”
与此同时,于佳佳正穿梭在城南旧书市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记忆里,这里曾是老城区的中心,充满了市井的喧嚣和人情味。
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街坊们也渐渐散去。
“于老板,你来啦!”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于佳佳循声望去,看到了李素芬。
昔日红火的豆腐摊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摆满了手抄菜谱的小摊。
“哟,李姐,改行当美食博主了?”于佳佳笑着打趣道。
李素芬摆了摆手,笑呵呵地说:“什么美食博主,就是瞎折腾。豆腐摊收了,年纪大了,干不动了。现在就抄抄菜谱,卖给那些年轻人,也算是给老手艺留个念想。”
说着,她递给于佳佳一本装帧别致的小册子。
“这啥?”于佳佳好奇地问道。
“你看看就知道了。”李素芬神秘一笑。
于佳佳翻开小册子,顿时愣住了。
小册子的封面,竟然是用井盖的拓片做成的,粗糙而充满质感。
内页,则是一张张手绘的地图,标注着老城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甚至连哪块砖松动、哪段墙会颤动、哪个角落冬暖夏凉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是……”
“都是街坊邻居们画的,他们说,这是‘地感路线图’,比导航还靠谱。”李素芬解释道,“对了,老赵前几天也来过,在这儿坐了一下午,什么也没说,就在这本册子上敲了三下。”
“老赵?”于佳佳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个沉默寡言的老管道工。
她翻到老赵敲击的那一页,现上面画着一个井盖,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呼吸点”。
“我明白了……”于佳佳喃喃自语道,“这不是档案,这是活体导航啊!”
城市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鲜活地存在着。
远在市政府大楼里,一场关于“城市感知系统升级”的文化顾问会正在召开。
“我们要利用ai技术,实现对城市噪音的智能识别,打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情绪热力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民的心理状态,及时现和解决社会问题!”
官员们慷慨激昂地表着各自的看法,仿佛只要有了高科技,就能解决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