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里坐满了专家、学者、领导……
每个人都西装革履,一本正经。
专家宣称:“所有活态传承必须可量化、可追溯!我们要用数字化的手段,将非遗永久保存下去!”
“我们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体系,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了解非遗!”
“我们要让非遗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周晓芸沉默听完,觉得这些人简直是疯了。
文化这玩意儿,是能用数字衡量的吗?是能用标准定义的吗?
如果一段声音,没人申报、没人记录、没人命名,但它每天被重复,算不算存在?
她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说点什么。
她起身提问:“如果一段声音,没人申报、没人记录、没人命名,但它每天被重复,算不算存在?”
会场哄笑。
“这位同志,你提的问题很奇怪啊!”
“非遗当然要申报、要记录、要命名!不然怎么传承?”
“你这是什么逻辑?简直是胡搅蛮缠!”
她没争辩,只是播放一段录音——是赵卫国笔记本被抄写时铅笔划纸的沙沙声,混着窗外孩子背诵“此处曾有人日日敲三下”。
全场静默。
这声音,微弱而真实,像一粒沙子,落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散会后,周晓芸走到一位老专家面前,轻声说道:“有些东西,是没法标准化的。”
老专家看着她,眼神复杂。
“也许吧。”
陈伯每日清晨,依旧会去静音亭扫地,可有一天,他现铁架上的“节奏标尺”,少了一块……陈伯例行扫地,扫到铁架旁,习惯性地摸了摸。
诶?
手感不对!
定睛一看,好家伙,那“节奏标尺”上,少了一角!
像是被哪只不讲武德的鸟给偷袭了。
老头儿倒也不恼,嘴角一撇,心想:这年头,连鸟都懂艺术了?
他慢悠悠地从工具箱里翻出一截锈迹斑斑的铁丝,那是当年修拖拉机剩下的。
三下五除二,愣是照着原样,给它又编了一遍。
别说,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就是颜色有点儿不搭。
当天晚上,妖风四起,呼呼地刮着。
静音亭里的风铃被吹得跟磕了药似的,疯狂摇摆,电铃触点也跟着抽搐,咔、咔、咔——三声,然后停顿了一下,像是卡带了,又“咔”一声。
老吴在家正搂着收音机听戏,突然听到这动静,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坏了!
难道是电路出问题了?
要知道他家可是“无线电一条龙”,对这些声音门儿清。
他赶紧起身,抄起家伙,一路小跑奔向静音亭。
结果到了地儿,傻眼了——主机根本没通电!
什么情况?
闹鬼了?
他抬头望去,借着微弱的月光,只见陈伯正蹲在亭子边,手里拿着那根新换的铁丝,一下一下地敲着地面——四下。
老吴瞬间明白了。
不是机器在响,是人开始模仿机器。
这老陈头,是要搞事情啊!
他默默地转身,回到屋里,从床底下摸出最后一盘空白磁带,小心翼翼地插进老掉牙的录音机里。
对着空气,他自言自语道:“现在轮到你们教它了。”
喜欢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请大家收藏:dududu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