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11章 替本王执行(第3页)

第11章 替本王执行(第3页)

同样不行。

……

朱允熥在脑海中一件件翻找着物品。

想得越多反而越困惑。

前世的他虽然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大学教育。

但大多数知识都停留在概念层面,理论方面较多。

涉及具体制造的实在太少了。

如果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上网搜资料,工具应有尽有,随便动动手做一些小东西也不是难事。

只要有资金和时间,稍具动手能力的人都能制作各种玩意儿。

可在这里完全办不到。

就连玻璃是怎么做的,他也只知道主要由石英砂和碳酸钠炼制而成。

其他的技艺制作,不过是表面功夫,深层次的内容一概不知。毕竟,在前世,这些都是被归为“无意义”的知识。闲暇时分,偶尔会在网络上浏览一下,或是纪录片、短视频以及书籍中偶遇些许碎片信息,不成体系,难以深入探究,记忆也模糊不清。如今想要亲手实践,却完全无从下手。

朱允熥的目光从那些物品上扫过,直至落在书桌上摆放的文房四宝时,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

御书房内,朱元璋依旧如往常般坐在案前处理奏章。这位皇帝极为勤勉,每天要阅读数十万字的奏报,并亲自撰写上万字的批示,堪称劳作不懈的典范。即便年岁渐长,身体状况远不及从前,只要病情不至于卧床不起,便会坚持工作。

“臣参见陛下!”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步入殿中,跪下行礼。

“免礼。”朱元璋头也不抬,继续批阅奏章。

蒋瓛静立原地未动,足足过了半刻钟。

待朱元璋批完几份奏折后,才停下笔,抬起头伸展了一下身子。

“近两日,炆儿与熥儿有何动静?”朱元璋语气平淡地问。

“献王殿下迁入献王府后,不少文官前往祝贺,其名单已记录于奏折之中。”蒋瓛呈上奏本,接着说道,“这些人所赠之礼并不丰厚,详情亦在其中。”

“献王接受了礼物,并予以回赠。此后,每日按时学习,清晨起身,深夜歇息,除研习诗书外别无他事。”

朱元璋接过奏折略览一番,满意地笑了。

“很好,很好。让他们搬离东宫独自居住,正是为了观察脱离监管后的表现。如今看来,允炆确实值得称赞,颇有先皇遗风,比秦王、晋王年轻时规矩多了。老大的在天之灵也能安心了!”

老朱内心欢喜,精神焕发。

他又问:“熥儿在哪?”

“吴王离开东宫后,不少勋贵子弟和将领前去祝贺,开国公为首……”

蒋瓛把常升召集众人去吴王府、送礼,以及与朱允熥交谈甚至挨板子的事情,一一详细述说。

“哈哈哈哈哈!”

老朱听完后,拍手大笑。

“这孩子做得真不错啊!”

“既教训了那个目空一切的常升,又让他心悦诚服,还保住了与炆儿的兄弟情义,太好了,太好了!”

“我总担忧自己去世后,子孙无法驾驭那些开国将领,现在看来,我可能是多虑了。”

说着说着,他眼中竟泛起了泪光。

自从朱标去世,老朱就在谋划如何铲除以蓝玉为首的功臣将领。

在此之前,他也处死了李善长、胡惟庸这些功臣。

但这不同。

一方面,这是君权与相权之争,他不能退让。

另一方面,朝廷官员将领大多来自淮西,他们结党营私,排挤他人,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作为皇帝,老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

实际上,老朱内心是个重情义的人,难以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同乡。

他也不想默默无闻,想衣锦还乡,炫耀自己的成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