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切不可一时意气用事!”
“还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
朱标刚把话说出来,反对的声音就已经此起彼伏。
不仅他的父亲朱元璋明确反对,朝堂之上也已经有诸多大臣纷纷附和。
堂堂太子跑去向一个小县令请教治理之道?这不是玩笑么?
在这些人看来,本来让某个官员去跟县令学习治理经验就已经够折损体面了。
毕竟,在座的大臣们常年驻守应天府,结果连这座帝都都无法治理得井井有条,反而需要向区区小县借鉴经验——这岂不是明摆着说他们这些朝廷文臣无能吗?
更别提如果太子亲自前往,那简直就是将这件事坐实了:柳白未来必定平步青云,成为帝国的栋梁之材。
要知道,他可是未来的帝王老师啊!
试想一个来自北方的年轻人,仅凭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却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小县令瞬间跃升为一代帝师,并彻底压倒南方所有的士大夫。
若是消息传开,那些江南士子又怎能忍气吞声?难道不会指着他们的脊梁骨骂吗?
无论如何,此事断断不能接受!
“派人出去学没问题,但那个‘人’绝对不能是殿下!”
朱元璋听到大家议论,原本还以为儿子只是为了阻止更换应天府郡守,但现在才恍然发现,原来朱标的打算竟然是亲自前去!
朱标面对众人的反对,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这一趟恐怕是不可能实现了。
昨晚听完弟弟朱棣描绘的一系列有关柳白的故事与传闻后,他对这位才华横溢之人早已充满期待。
他真恨不得马上就见上对方一面。
或许正因如此,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作英雄相惜吧!
于是他转而提出另一个话题:“关于选派人员赴凤阳县学习的事情,咱们今天就不多谈了。
这次回京之前,我还发现了另一件事。”
“我们大明朝臣的俸禄……你们觉得是否该提高一些?尤其是基层官员的薪资水平,是不是也该适当上调?”
相比起来,如何治城不过是个小问题。
朱元璋提出俸禄调整的想法,更多是因为他感受到自己的首都还不如偏远的凤阳城整齐有序,多少有点扫了自己的颜面。
但是眼下最重要的议题,还是在于朝臣们的待遇改革。
柳白对穷困处境的坦陈,以及对欲望和绝望之间平衡的分析,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当上朝廷命官,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能指望人家全心全意做事?如果没有光明的前途展望,又何谈有人甘愿为国家付出一切?更甚者,看到昔日挚友高中入仕后,因为薪俸不足被迫走上贪腐之路,最终惨遭处死——谁还会愿意冒险进入大明仕途?
若非柳白亲身经历的事实鲜活地展现在眼前,朱元璋可能会继续固守己见加以反驳。
但如今,他的态度已然发生了动摇。
况且,昨晚皇后的话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身为天子、天下之主,自然必须考虑周全。
有些事情,唯有站得更高,以天下为视角方才能看得明白。
因此,朱元璋今日最大的要务便是把这件事给彻底解决。
“又调整俸禄了!我的天呐,难道陛下觉得我们的俸禄还太高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