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没有再推辞,缓缓站直了身体,脸上的神情渐渐变得庄重。
"既然如此,那就等于是诸位在我和大都督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随后转身看向汤和问道,“大都督,您怎么看?”
汤和自然不会反对,点头说道:“一切都由左都督做主便是。”
得到回复后,朱英朝汤和点头示意,又转过身严肃地望向跪在地面的将领们,“你们听清楚了吗?”
刘虎等人立即回答:“属下听清楚了!”
“很好。
从今日起,若有人在接下来出征高丽的任务中怠慢职守,则依军法论处,绝无例外!”
朱英说着猛地抽出随身携带的宝剑砍断了案几上的一份文书,吓得刘虎等人一身冷汗直冒。
接着他把剑归入鞘内,转头警告性地叮嘱众人说:“我已经事先声明过了。”
然后继续补充道,“我等必将谨守岗位,严格遵循左都督下达的命令!”
旁边的汤和看到这一切后,看向朱英的眼神充满赞许与满意之意。
陛下,您有着一位极为优秀的圣孙啊!
次日。
大明海师大都督汤和高声呐喊。
近四万精锐将士组成的大明海军,乘着两百艘巨型宝船与五百艘中型宝船,在浩瀚的碧波之上扬帆出征,目标直指高丽!
洪武十六年春四月二十四。
大明征东大将军、魏国公徐达,统领京畿以及南方各地卫所共计二十万精兵,经过十八天水陆兼程的行军,即将抵达昔日元朝的大都,现今大明的北平城!
北平城墙上。
提前返回封地的燕王朱棣正伫立于此,手抚城墙垛口远眺远方。
从清晨收到斥候传来的消息后,他便一直守在城墙上未曾挪动,直到此刻烈日当空。
周围的燕王府官员与士兵见状,虽心忧却不敢打扰,只因在他们看来,燕王此举理所应当。
又过了许久。
远处终于出现了一道无边无际的黑色线条,如同一条长龙般延绵不绝。
视野所及之处尽是披甲带胄的勇士,二十万大军护送着中军大营缓缓推进,掀起漫天尘埃,向北平城逼近。
见此情景,朱棣面上喜色难掩,忙对身边的将士说道:
“速去取鼓槌来,本王要亲自擂鼓迎接大将军!”
“是,王爷!”
将士们迅速行动,很快拿着一对巨槌返回,并抬来一口硕大的战鼓。
朱棣接过鼓槌,二话不说就开始全力敲击起来。
"咚!咚!咚!”
鼓声回荡不绝,不仅传遍整个北平城,甚至连数十里外的大军也清晰可闻。
中军最深处的一辆华丽马车里,正闭目养神的徐达闻声而醒。
恰在此时,一名亲兵掀开帘幕禀报:“启禀大将军,前方探子来报,北平城墙上燕王爷正在亲自击鼓。”
听闻此言,徐达脸上的严肃顿时一扫而空,爽朗大笑:“哈哈哈!这小子倒懂事,知道要好好迎接未来的老丈人!传令下去,派一千重骑兵全副武装演练冲击,让燕王殿下见识下我京畿将士的气魄!其他兵马就地安营扎寨于城外十里处,不得入城或扰民,违令者严惩!”
“遵命,属下这就去办!”
亲兵拱手离去。
未过多久。
站在城墙上的朱棣注意到,那浩浩荡荡的大军中分出了一小支骑兵队伍,正高速朝北平城方向疾驰而来。
自幼在徐达等顶尖名将麾下长大的朱棣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虽同为大明军旅,初次见面总得比试一二以示上下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