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着踢着,就像猫追老鼠一样,盯着老鼠跑了,把家给丢了。
陈小亮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句话:看看现在谁在踢后腰,弗雷德什么都在踢,他能踢伐啦?踢不了,没那个能力。
两队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领先太多时间,转眼,塞斯科又站在了中圈弧上。
“哔!”哨响,开球,陈小亮刚接球,曼城整体的阵型就冲了上来,起了高位逼抢。
德布劳内和贝林厄姆再次冲了过来,这次两人一左一右一边包夹一边堵住陈小亮从左右两侧向前推进的路线,后面还有个罗德里在候着,万一陈小亮强行中路硬挤过去,他立刻就能堵上来。
左路克瓦没有绝对度优势,右路的拉什福德正被格拉利什和阿坎吉两人看着,陈小亮只得回传给刚上场的弗雷德,让他热热脚。
谁曾想弗雷德接球后就趁着没人盯防自己,大踏步往前带。
等b席扑过去之后,他立刻左脚一扫,传向左边路。
问题是克瓦根本没有甩开凯尔·沃克,空中球他的体格又不占优势。
最后克瓦硬是卡着凯尔·沃克,但就是推不动对方,最后球飞过了两人头顶出现出了边线。
陈小亮回头看向弗雷德,一脸的疑惑,而边上的b费更是直接摊手。
强强对话还真是块试金石,先前卡塞米罗的存在,让后腰位置上的很多问题都给掩盖了。
在罗马的时候,球队的中场配置并不比曼联强,被大巴黎扔掉的维纳尔杜姆、老迈的马蒂奇、度缓慢的克里斯坦特,每个人的短板都很明显,不然也不会买入恩左。
但区别最大的地方在于,除了克里斯坦特,另外三个人都是穆里尼奥拍板的转会,是符合他战术思路的人,并且在场上也坚决执行了他的战术安排。
就像弗格森时期的曼联,非但不是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是顶级球员,很多人压根离顶级二字就不沾边,埃文斯、斯莫林、韦斯·布朗、克来维利、安德森,甚至强一点的如卡里克、朴智星和弗来彻,也称不上是那个时代中场的顶级球员。
但这些人都严格做到了一点,就是坚决执行战术安排,挥自己的特长,掩盖自己的短板。
会传的就多传,如卡里克,别去搞过人的活;
会传中的就多传,像瓦伦西亚,几乎很少射门,所以有瓦不射的外号;
纳尼,老想着自己过人射门,被称为纳不传,因此状态好的时候上,不行就去打替补。
所有球员都在一个频道上,就算每个位置都不顶级,照样在英称雄,还能四年三进欧冠决赛。
可现在呢?除了德赫亚是弗格森时期买下的,拉什福德出自青训,场上其他球员几乎都是不同的教练定下的。
可范加尔、穆里尼奥、索尔斯克亚这些教练的战术思路彼此完全不同,买来的球员扎堆在一块,就像一锅大乱炖一样,你踢你的,我踢我的。
陈小亮恨不得现在就大喊一声里瑟,赶紧去市面上淘几个后腰来。
弗雷德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过了分钟才渐渐和其他球员协调到同一个频率上。
第分钟,曼联再换两人,加纳乔换下克瓦、麦克托米奈换下塞斯科,滕哈赫加强后路防守,多上了麦克托米奈作为后腰,把让b费踢中前卫,把陈小亮顶到了前腰的位置上,打起了无锋战术。
他也想过让陈小亮去踢右边锋,在边路撕开口子,但转念一想,一旦陈小亮离开中路,没了他的施压,那只会让曼城的中场传起球来更加随心所欲、畅通无阻,便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
随后的o分钟比赛,依旧是曼城在主场牢牢掌控球权,但曼联这边虽然两个没有位置感的后腰一起出现在禁区前,但彼此之间不惜体力的奔跑,加上b费在前面不断地回撤补防,以及陈小亮在高位的来回逼抢,确实稳固了中路的防守。
再加上因为陈小亮顶在前面,斯通斯变得不敢在进攻上盲目的移到后腰位置、大幅度的压上,这也减轻了曼联后防的压力。
o分钟…o分钟…曼城依旧没有换人,而滕哈赫用达洛特和安东尼换下了万比萨卡与拉什福德,用完了全部三次五人的换人名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分钟,格拉利什再次从左路抹进禁区左侧,麦克托米奈紧贴住他,达洛特则守住外线防止其他人套边下底。
格拉利什想往禁区外传,但德布劳内的身旁有b费,远处b席又太靠右路,他右脚虚晃了几下,左手倚住麦克托米奈,最后干脆脚尖一搓,传了一个身后球,和哈兰德来个了斜传直插。
打远点的哈兰德依旧被利马紧紧缠住,而格拉利什的这一脚传得短了、虽然传到了哈兰德的脚下,但并没有让他插到利马的身后,反而变成了在禁区里背身拿球。
德赫亚也移动到了远门柱,做出了扑救动作,一旁的瓦拉内也冲过去包夹。
没想到就在这没什么太大问题的局面下,回撤的弗雷德竟然冲到哈兰德的边上,就下脚去捅。
哈兰德正好左脚往身体右侧抹球,想强行转身扫射,结果球过去了,左脚却被弗雷德伸出的左脚给绊到了。
披头散的哈兰德一开始并没有想倒地,硬是用手撑了一下草皮,还想调整平衡将球踢出去。
没想到这一绊绊得死死的,哈兰德都差点把弗雷德踢倒了,他的左脚还被弗雷德绊着…
最终,两个人纷纷倒地。
“哔!”
主裁判约翰·布鲁克斯看得真切,毫不犹豫吹哨指向点球点。
尹蒂哈德球场全场欢呼,只剩两片看台的曼联球迷和替补席的教练球员一脸无奈。
弹幕:
【滕嗨换谁不好去换弗雷德,一个二臂毁了一场比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