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种子进度
杨洁洁这边处理着那些桃花时,黎小草也丝毫没有闲着。
在城外农庄精心挑选并开辟出的六亩实验田里,分别种下了玉米丶土豆和红薯。
其中,玉米占地三亩,土豆和红薯各占一点五亩。这些种子已经播种下去两个月了,黎小草每日都会招来农庄管事,详细询问作物的生长情况,每隔三天更是必定亲自前往实验田,仔细检查它们的生长状态。
这天清晨,天刚破晓,黎小草就匆匆赶到了那片承载着她无数期望的实验田。踏入田间,眼前的景象让她满心欢喜。
先看那三亩玉米地,玉米苗已然蹿得半人多高,宽大而舒展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涛。每一株玉米都长势挺拔茁壮,顶部开始抽出嫩绿的雄穗,宛如戴上了一顶顶精巧的皇冠,预示着即将迎来授粉期。
杨洁洁给的种子属于早熟种,此植株已处于孕穗期到抽雄期,小玉米们生长迅猛,正全力孕育着雌穗和雄穗;
再瞧那一点五亩的土豆地,繁茂的枝叶铺满了地面,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景象。
黎小草蹲下身子,轻轻拨开土层,惊喜地发现土豆的块茎已经开始膨大,一颗颗圆润饱满,犹如沉睡在地下的珍贵宝藏。
她拿出杨洁洁给她的资料对比检查——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要90-120天左右,生长两个月时,植株通常已度过幼苗期,进入发棵期,地上部分快速生长,叶片增多,茎杆变粗,地下部分的匍匐茎也逐渐膨大形成块茎。
她满意的点点头,很好,一切都符合预期。
而红薯所在的那一点五亩地,藤蔓肆意地攀爬蔓延,相互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
黎小草顺着藤蔓探寻,发现红薯的根部已经长出了大小不一的薯块,表皮光滑,泛着淡淡的光泽。
红薯的生长周期一般在120-180天,生长两个月时,正处于伸蔓期,茎蔓快速生长,分枝增多,叶片面积迅速扩大,光合作用增强,地下部分的块根也在逐渐膨大,不过此时块根重量相对较轻,主要在积累养分和扩大体积。
农庄管事跟在黎小草身後,满脸笑意地说道:“县主,您带来的这些种子可真是神奇,大家夥儿都没见过长得这般好的庄稼。这六亩地,现在可是咱们农庄的宝贝呀。”
黎小草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欣慰:“刘庄头,多亏你们悉心照料,它们才长得这般好,好好做,等收获了,我肯定大大有赏,对了。你可要牢记,这些种子丶幼苗,不允许任何人带出去,明白吗?”
“明白明白,小的明白。”刘庄头连连点头,他是常年在庄子上的人,如何不知道这些种子的宝贵,这六亩田的农夫,平日里他都不许他们踏出庄子一步,就是有非出不可的事儿,也必须把衣服脱得干干净净搜身,才能出去,就怕他们中有人起了私心,把种子带走。
“好。”黎小草满意的点点头。
在农庄忙完,她稍微收拾一番,便上了马车,准备去郭府。
今日是十五,到了她该去婆家的日子。
到了薛府,郭老爷和郭遵都还未下职,贺氏正盯着郭慧儿绣嫁衣,黎小草来了之後,婆媳三人就一边做手上的活儿,一边唠嗑。
黎小草不会做绣活,她便端了一碟糖炒栗子在边上磕。
贺氏一边飞针走线,一边忍不住念叨:“慧儿啊,你可长点心吧。婚期眼瞅着还有半个月就到了,你看看你这嫁衣,到现在都还没绣完呢。你呀,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郭慧儿撅起嘴反驳道:“娘,您这不是为难我嘛。从小我在这些活儿上就不行,这种事儿就应该请绣娘来做,又快又好。非得让我亲手做,这多费时间呀。你看我手上都戳起针眼子了!”
郭慧儿把手摊开给贺氏和黎小草看,上面果然有几个细小的伤口。
贺氏给了她一个白眼,“平日里你舞刀弄剑的,不是这里磕着,就是那里碰了,我怎麽没见你呻唤?现在被针扎了一下就在这叫委屈了?”
“再说,哪个女儿家不给自己绣嫁衣,你瞧瞧你嫂子,人家可是堂堂县主,她不也是亲手做的嫁衣?难道你比人家还尊贵?”
黎小草正嗑着糖炒栗子,冷不丁听到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一阵心虚,她那嫁衣是杨洁洁准备的,与她没有任何关系啊。
她连忙笑着转移话题:“娘,我听说您最近去了几次李大人家办的宴会?一定热闹非凡吧?”
贺氏一听,来了兴致,放下手中的绣活说道:“我叫你去,你说忙不开,我只能带着慧儿去了。”
“说是什麽宴会,其实就是李大人专门为嫡女办的相看宴会。京城里有头有脸的夫人都去了,官媒也介绍了不少青年才俊。”
“那李小姐可挑着呢,那些官媒和各家夫人介绍的,她一个都没看上。也不知道这李小姐心里到底咋想的。”贺氏接着说道,脸上带着些许疑惑。
“她确实品貌高绝,可这年岁也不小了呀,据说翻年就17了。再拖,可就拖成一个老姑娘了。”
郭慧儿随口说,“说不定李小姐心里早有中意的人啦,就是不好意思说出来。”
贺氏白了女儿一眼:“你可别胡说八道,事关女孩子的清誉,这也是能乱说的?小心我告诉你爹。”
郭慧儿也自觉失言,吐了吐舌头,不再搭话。
贺氏又叹口气,“若不是逵儿年幼,实在是不匹配,不然我还真想让李小姐当我家儿媳妇。”
“娘,你可别太贪心,一个县主不够,你还要把人家当朝二品大员的贵女弄来当你媳妇?就郭逵那小子,他也配吗。”
郭慧儿见话题不在自己身上,又开始嘚瑟起来。
贺氏见她居然这样说自己弟弟,眉头一竖就要开骂,黎小草连忙劝道,“也许李小姐只是想找个情投意合丶真心相待的人。婚姻大事,谨慎些也是应该的。”
贺氏点点头:“话是这麽说,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说那李大人也是太过于溺爱了,谁家小姐的婚姻大事不是父母做主呢,哪里还能这般挑剔。”
黎小草笑了笑不再接话,她倒是觉得李家这样挺好的,总比盲婚哑嫁过去发现不合适,闹得一地鸡毛的好。但她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她也识趣的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