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太後表扬
半晌,结果依然是毫无动静。
“洁洁,好像不行呢。”
杨洁洁睁开眼睛,失望中还带着一点伤心。
黎小草见她那麽难过,连忙安慰,“系统既然这麽说了,肯定不会骗我们,估计是我们个子太大了,你试试放些小动物呢?”
“好!”
杨洁洁走到家里的鱼缸前面,盯着一条热带观赏鱼,心头默念,“进去!”
那鱼还是摇头摆尾的,追逐着水中的沙虫,一点都没反应。
她摇摇头,又把视线盯在旁边扭曲游弋着的沙虫上,
“进去!”
这次,黎小草和杨洁洁终于感受到了空间的异样。
500m3的空间里,多了一条比指甲尖还小的虫子。
“原来空间说的可以存放生命体,就是这麽大点的一个生命体啊?!”
两人无语对视。
还是黎小草先开口,“已经很好了洁洁,至少系统没骗我们,是真的可以进活物。”
杨洁洁打起精神点头,“嗯,有可能空间不够大吧。我们努力让空间再长大一点,试试能不能放进大一点的东西。”
“嗯嗯,一定可以的,那虫子怪恶心的,你快让它出去吧。”
杨洁洁盯着空间里扭曲的虫子,一个念头,它又回到了鱼缸里。
被小鱼一口气吞掉。
“小草,我之前给你说的那件事情,你想办法推进一下呢,如果能见到太後,你就按照我说的做。”
“嗯,我记得的。放心。”
-------------------------------------
冬至,凛冽的寒风如刀刃般刮过汴京的大街小巷,皇城大庆殿内,正在举行每年三次的大朝会,尽管四周设有暖炉,可丝丝寒意仍能穿透缝隙,悄悄潜入。
金銮大殿之上,皇帝赵祯正襟危坐于御座,太後刘娥端坐在珠帘之後,衆臣工无法看清太後的面容表情,但太後却能把座下衆人看的一清二楚,她目光缓缓扫过殿下衆臣,缓声问道:“今冬严寒难耐,哀家听闻民间多有冻馁之苦,各地冻死之人数量颇巨,衆卿家可知详情?”
户部尚书林大人手持笏板,赶忙出列,微微躬身,神色凝重地答道:“啓禀太後,据臣统计,京城及周边之地,每年因严寒冻死之人约三千;他处州府,累计冻死着应有数万。”
他话锋一转,接着说,
“然自市面上有那蜂窝煤後,情势大为改观,目下除非赤贫之人,其馀皆能靠此物勉强活命。”
林大人话音刚落,参知政事苏大人上前一步,行礼後诚挚而言:“太後,此蜂窝煤真乃神物。往昔冬日,百姓为寒所迫,柴薪难觅,诸多贫户因无力取暖,生命堪忧。今蜂窝煤一枚仅售三文钱,价廉物美,即便是贫寒之家,亦能购得,使其免受寒冻之苦,做此物之人,堪当重赏。”
枢密副使章大人却眉头紧皱,出列进谏:“太後,臣以为此事尚需审慎。蜂窝煤虽现利民之象,然其制作之法与用料还不明确,且其安全性亦未可全然笃定。若大肆推广,恐遗後患,宜先细查,再作定夺。”
工部侍郎齐大人随即反驳:“章大人之言差矣。臣亲验蜂窝煤,其料多为寻常煤炭与黏土相混,只要掌握好配比,制作起来并不难,于资源并无大碍。且百姓用之,若遵规操作,安全无虞。今冻死之人锐减,此乃急民之困,当务之急,实应全国推广。”
此时,一直沉默的兵部尚书赵大人出列,恭敬地说道:“太後,臣亦有奏。臣于边军之中安排了蜂窝煤的使用,效果斐然。边地苦寒,以往冬日,将士们饱受冰霜之苦,取暖艰难。”
“如今蜂窝煤在边军推广开来,不仅易于储存携带,而且燃烧持久,热力充足。将士们皆对其赞不绝口,称此煤让他们在冰天雪地之中能得片刻暖适,士气亦有所提振。此煤于军伍之中,亦有大功。”
太後欣慰点头,蜂窝煤在边军推广,是她的想法,看来此物真有奇效。
她又看向刚刚出列的工部工部侍郎,“齐卿,你方才说你对蜂窝煤进行过研究,可能复制?”
齐大人赶忙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几分羞愧之色,恭敬地回道:“太後,臣虽对蜂窝煤悉心探究,然所制之物远不及黎家煤店所出。臣制出的蜂窝煤,燃烧效果不佳,热力难持久,且烟雾浓重。臣实感惭愧。”
因这是大朝会,作为六品的黎大人黎义仁也有资格上朝,本来他正站在後面昏昏欲睡,却不想耳朵里一直飘来“蜂窝煤”这几个字。
他一激灵,连忙出列,“禀圣上丶太後,此乃臣之小女所制,臣之小女性本聪慧善良,素日里心系百姓冷暖。见冬日酷寒,柴薪难觅,百姓受冻,遂潜心钻研,方得此蜂窝煤之法。”
太後微微点头,“若然虎父无犬女,黎卿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的军器,如今你女儿又做出这等于民生有益之物,既如此,着黎卿女儿黎小草进宫面圣,哀家倒要瞧瞧,是何等钟灵毓秀的女子。”
“臣遵旨,太後圣恩浩荡,小女能得太後召见,实乃三生有幸。”
黎仁义连忙拜倒谢恩,脸上难掩激动与欣喜之色。
他就说他女儿是个麒麟儿吧,不仅帮他从地方调到京城,又让她在半年间升了一级。
若这次面圣能得到太後的欢心,他的前途又是一片光明!
接下来的朝会,黎老爷整个人都是迷迷糊糊乐陶陶的,一直在脑中幻想升官之後是何等威风。
一散朝,他正想脚底开溜,他几个相熟的同仁把团团他围住。
工部侍郎齐大人脸上带笑,“黎老兄啊,你可真是藏着个大宝贝啊!这蜂窝煤一现世,造福万千,你这是要平步青云喽,可莫要忘了我等旧识。”
旁边的户部郎中张大人也凑了过来,打趣道:“黎大人,令千金如此聪慧过人,如今又得太後召见,这好前程怕是近在眼前。只是不知这般出衆的女子,可曾许了人家?我家中有一侄儿,才中今科二甲进士,不知可有这等福分?”
这时,一向不喜与低阶官员说话的大理寺少卿吕俊也凑过来:“黎大人,你我是亲家,都不知道这这蜂窝煤居然是你家的生意,怕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吧。如今太後过问,恐怕不能吃独食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