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逸研习道藏,有二条路线。
第一,对人类身心的修炼大道。
第二,对一切万物的科研大道,特别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农学生物学。
“道法自然……”林真逸轻声念着《道德经》里的句子,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曾经在植物学研究中,观察到的种种自然现象。
那些植物在四季更迭中生长、开花、结果,遵循着一种奇妙的自然规律,而这与道学中“道法自然”的理念,竟是如此的契合。
“道藏绝非迷信,其中蕴含着对自然、对宇宙深刻的理解。”
林真逸看着书桌前的一堆道教经典,微微一笑。
道藏经典太多了,流行于世的也很多。
《道德真经》,又名《老子》。
《南华真经》,又名《庄子》。
《冲虚真经》,又名《列子》。
《通玄真经》,又名《文子》。
《洞灵真经》,又名《亢仓子》。
《淮南子》,《无能子》,《抱朴子》。
《周易参同契》,《黄庭经》。
《西升经》,《太平经》。
《北斗经》,《南斗经》,《度人经》。
《清净经》,《阴符经》。
林真逸觉得,这些流行于世的道家经典,应该多研究研习。
看着桌上的典籍,林真逸目光坚定:“我要继续深入研究,把这些智慧与我之前的植物学、生物学知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修行之路。”
林真逸坐在实验室里,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结构清晰可见,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等各部分组织有序排列。
他的目光从显微镜上移开,落在一旁翻开的道藏典籍上,脑海里不停地思索着道学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道学中的阴阳平衡,不正像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吗?”
他低声自语,右手不自觉地拿起一支笔,在纸上随意画着。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相互依存,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混乱。
而道学中的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平衡一旦失调,便会引各种问题。
“道学里讲的阴阳,就如同生态系统里的各种关系。”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这就是一种阴阳调和。”
“阳光为阳,水分和土壤为阴,只有阴阳协调,植物才能茁壮成长。”
林真逸认真研究,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道学中“气”的概念,到生物进化与道学中“顺应自然”的理念。
林真逸越觉得,科学与道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的。
通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他逐渐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心中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越清晰。
夜深了,林真逸独自坐在书房里,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宛如一层银霜。
书桌上,道藏典籍与科学书籍杂乱地摆放着。
道教对宇宙起源的阐释,对身心修行的独特方式,都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震撼。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奥秘的世界。
他深知科学,是基于实证和逻辑的,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验证。
“道学有它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有它的实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