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五代十国已经倾斜失衡的天平,另一个代表宋朝天平,较为平稳。
此时天平模拟的是宋朝开国初期的文武情况,那个时候,宋朝文武还没失衡到后世程度。
随着赵匡胤一招杯酒释兵权,宋朝武将一方为之一轻,但天平还没彻底失衡。
直到赵匡胤消失,赵光义登场,用科举制给文臣们加码,天平开始明显晃悠。
看到自己弟弟,赵匡胤还活着的时空,脸色猛地一沉。
他看向自己身边的赵光义,“看到另一个你登基为帝,你心里是不是很高兴?”
“臣弟不敢!”
赵光义哪敢承认,他已经被赵匡胤收拾的够惨,很清楚他一旦承认,绝对会更惨。
而赵光义执政的时空,群臣小心翼翼去看赵光义的脸色。
赵光义脸色当然不好,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那才坐实自己的心虚。
【赵光义之后,是他儿子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心性比之赵光义更不如。
因为宋真宗赵恒,打赢了也会给敌人送钱,也是自他之后,宋朝帝王们,养成花钱买和平的习惯。】
姜叶说着,天平武将、文臣们再次此消彼长。
赵匡胤看的脑子抽疼,不打仗,武将地位自然低下,反之文臣重要性则上升。
这个时候,帝王该做的,是对文臣们有所防范,可是宋朝的帝王们没有。
相反,他们厌恶武将,喜欢文臣。
而宋朝重文轻武情况,也在宋朝帝王们层层加码下,彻底形成定局。
赵匡胤终于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格局怎么形成,都是赵光义一脉干的好事!
“你子孙后代的脑子呢?!”赵匡胤指着赵光义手指颤抖,恨铁不成钢道。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赵光义欲哭无泪道,他也难以理解自己儿子打赢了还给敌人送钱的想法。
“感觉宋朝帝王们,都在把不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好的一面,通通没有继承。”诸朝有人忍不住道。
“可不,有点作为的明君都英年早逝,昏君们反而都很长寿,真是奇了怪了。”
【终于,宋朝内部彻底文武失衡。
而外界危机,也悄然降临。
就很难让人理解,宋朝如果是大一统朝代,周边没有强敌情况,重文轻武可以理解,但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还走重文轻武的路子,无异于自掘坟墓。】
就像姜叶和江雪不理解宋朝的做法,宋朝帝王们也不理解姜叶和江雪的说法。
“我们可是给了辽国钱的,他们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为什么还会打我们?”
“难道是辽国后来不讲信用?”
“不行,得给他们加钱!”不需要辽国主动提,宋朝帝王们就主动行动。
【宋真宗的花钱买平安,的确为宋朝带来和平,同时也让安逸蒙蔽了宋朝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