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也看到了,那就是分封的诸侯王,有霍乱江山的能力。
“后世可真有勇气啊,汉朝七国之乱的教训是看不见吗?居然还敢玩分封制。”
刘彻想到自己弄的推恩令,不就是为了削弱分封制。5
如果说在汉朝七国之乱和推恩令时间线前,对方这么做,还能说一句没经验。
那在此时间线后,依旧选择这样,就是实打实的蠢了。
刘彻其实也能理解司马炎的一点想法,比如比起外人,有血脉宗室的自己人更为可信。
且晋朝学魏朝“被禅让”,未来难保有人也让晋朝帝王“被禅让”,他自己做过的事,想对别人进行防范。
只是理解归理解,不代表司马炎的做法就是正确的。
“说到底还是能力不够,且明显心虚。”
能力不够,所以需要宗室拱卫。
因为心虚,所以不敢再信任朝臣权臣,而是信任血脉亲人。
“晋朝那些蠢货、昏庸帝王,可把当时的百姓害惨了!”
魏晋南北朝之后,人们把晋朝皇帝们从头骂到尾,八王之乱的当事人,更是没逃过。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司马炎看见,心里别提多烦躁。
但他偏偏还不能反驳,因为他真有一个傻儿子司马衷,且打算让他当皇帝。
【西晋八王们为什么敢明晃晃的觊觎帝位,是因为当时的帝王是个傻子。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傻子当帝王,并不是傻子的错,但是当他德不配位,就变成了有罪。
以至于就算司马衷真的无辜,他处在那个位置后,也变得不再无辜。】
“司马炎可真勇啊。”听到司马炎真敢让傻儿子继承皇位,前面朝代的人都傻了。
“他不知道自己孩子情况吗?为什么要把皇位给一个傻子?难道傻的并不是司马衷,而是司马炎?”
“因为司马炎就是依靠嫡长子制度成为晋王,不立嫡长子司马衷,他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就会被动摇,所以哪怕他儿子司马衷是傻子,他也必须得拥护,他拥护的并不是傻儿子,而是他自身的地位。”
“嫡长子司马衷和司马炎是一体的,所以这才是司马衷能登基的原因。”
“司马炎太心慈手软,只要亲手除掉嫡长子,这样既可以维护嫡长子制度,拥有脑子正常的帝王,又可以稳固自身地位。”刘彻冷眼旁观道。
他的话变成评论,被其他人看见。
其他人大惊,“这人谁啊,这么冷血……哦,原来是汉武帝刘彻啊,那没事了。”
“毕竟别人许多都是嘴上说说,这位可是真干掉了自己的嫡长子。”众人讪道。
其他人说这话,他们可能觉得是开玩笑,可这位开口,却是真的。
刘彻不知道其他时空人们对他的编排,毕竟按照他的性格,这样做的确是最优解。
他觉得自己是站在司马炎的立场上说的,却不知也恰好契合自身未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