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脸色肉眼可见的好转。
“没错,咱们必须得有懂经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大明经济不行的情况。”
“父皇,科举制度……”朱标皱眉担忧。
明朝开始,科举制度越来越死板,也就是说按照明朝目前的科举制度,根本筛选不出来懂经济的人。
“只要能对大明有利,朕就能改,朕不缺这点魄力!”朱元璋语气豪迈。
虽然改变许多后的明朝,距离最开始的明朝差别越来越大。
“航海方面,国家利益如何最大化?”
诸朝航海队伍已经出发,可有些帝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眼看天幕讲完经济战争话题,他们连忙提问。
他们的评论被姜叶看见。
【航海方面,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办法莫过于港口,也就是收海关税。
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例,郑和下西洋利润大吗?自然大。
可再大,能大过一整个明朝都航海带来的利润吗?自然比不过。】
听姜叶这么说,诸朝执政者们睁大眼睛,“原来如此,我们懂了!”
“好险,差点本末倒置。”有人忍不住擦汗。
“本来知道航海利润时,只打算靠朝廷的船队出海赚钱,没想到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倒不是他们朝代也禁止人们出海,而是船只技术,只有皇家和朝廷是顶尖的,百姓们船只技术去不了海外,自然没办法参与大航海时代。
【国家应该改进船只技术,和降低船只生产成本,扩大出海航行的群体。
只有数量上去,港口贸易才能挣更多钱。
如果只单靠顶尖的少数船队,挣到的钱数量会很有限。】
“主动降低更多人的出海成本吗。”诸朝执政者们若有所思。
尤其是那些有港口的朝代。
在这之前,他们从没管过自己海关税的人口来源,也不操心。
有多少人他们就收多少海关税,人要是少了他们就提高海关税,总之就是在有限的人身上下功。夫。
从没有主动过,也没想过可以通过降低船只成本,增加航海人数提升海关税。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个买卖,朝廷得做。”诸朝执政者们道。
普通权贵们不关心社稷发展,也没那个心,这种事只能由朝廷来,也只有朝廷才有这个实力。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自己说完,诸朝观众们又忙碌起来。
【到这里,我们经济篇的内容就说的差不多,大家要是对经济感兴趣,我们节目组还准备了其他相关资。料,大家直播后可进行查看。】
“经济篇这就结束了?”诸朝古人们惊讶。
“虽然比火。药篇长,但也没长到哪去。”
“是不是因为咱们老祖宗们的经济发展不行,以至于后世都没什么好说的?”
“可不,就齐鲁两国的经济战,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咱们后世还不如古人呢。”
诸朝古人们忍不住感慨。
当然这是他们的错觉,事实上越往后的朝代,经济发展越厉害,只是比起经济战争来,更多经济发展是平稳而静谧的,不像经济战争那么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