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们也会每个月给钱,哪怕膝下没有儿女,也不会被欺负,不像咱们古代,孤寡老人们最先被欺负。”
诸朝上了年纪的人们叹息。
“还有孩子们,可以申请贫困户,生活和读书的费用,都能减免,会最大程度帮助那些没多少依靠的孩子们成长。”
诸朝小孩子们还不能理解这些政策意味着什么,他们的长辈却知道。
长辈们抱着懵懂的孩子们泪流满面。
“要是你们能生在后世就好了,这样就不用跟我们一块吃苦了!”
诸朝除了心里受到触动的人们,还有一些人感受不大,他们或理智或冷血。
“帮助小孩子长大我们能理解,毕竟他们大了也是劳力,可是残疾的、生病的、老迈的人也会照顾,我们却不理解,因为那些人没有未来。”
身体健全的小孩子们,他们长大后还能发挥出作用。
可是那些残疾、疾病、老迈的人却不会,对那些人的投入,相当于全打水漂。
他们不相信后世人会傻的算不清这笔账。
可偏偏,后世人还是做了这样的“傻事”。
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两个残疾的、生病的、老迈的人,而是数以亿计的庞大群体。
他们都不敢想象后世在脱贫一事上付出的人力和财力。
“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做?”有人呢喃自语,十分不解。
“其实我们也很疑惑,为什么咱们官府对咱们这么差,后世官府却对人很好,虽然不明白这个问题,但要是让我们选择,我们一定会选后者。”
百姓们站的位置不够高,看的也不够远。
但这不妨碍他们知道哪个处境对他们更加有利。
听到他们的话,那些疑惑的人突然明悟,“原来如此,后世是用此举来收买人心!”
“你们看,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那些人好,只是想让社稷安稳!”
他们迫不及待向其他人诉说自己的“发现”。
“我们不否认后世收买人心的举动,可后世那些人,总实打实得到好处了吧?”
出乎预料,听到他们的分析,其他人反应冷淡,并没想象中的激动和愤怒。
“就算收买人心,人家也实际付出很多,而不是光动嘴,不像咱们,连嘴都不给你动。”
“人家可没光说,还实打实做了。”
“起码有病的治病花费少,年迈孤寡的老人不用担心生前死后凄凉,年幼的孩子也不用怕没有大人会长不大,如果咱们国家也能做到这些,我们就是为它舍弃这条命,也没问题。”
“是啊,人生在世,所求不就是这些,至于是不是真心,何必那么较真。”
听到其他人的看法,那些阴谋论的人睁大眼睛,受到比之前更大的触动。
他们眸光晦涩,“你们说的没错,是我们钻牛角尖了,忘了‘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我们只是觉得后世人都太过圣人,显得虚假,所以才想迫切找出他们的‘私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