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造纸术就不一样了,今后我们也能拥有书了。”有人为此欣喜道。
“有没有可能,书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书上的知识。”
“书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知识,就算有纸张,也是废纸。”也有人叹息不看好。
“你说的我懂,可那是天幕来之前的情况。
天幕到来之前,就算咱们会造纸,也获取不了知识。
可是现在天幕就挂在那里,我们只是把天幕上的字抄下来,就是很丰厚的知识。”
“看我,居然把天幕忘了,刚才居然没想起来。”
这样一来,人们心里的最后担忧也消散。
【随着纸张的出现,知识开始面向更广阔的群体。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被尊为“万世之师”的春秋战国孔子孔丘。】4
“万世之师?孔丘,孔子!”
诸子百家目光当即落到孔子身上。
孔子则眉头微皱,“这是在说我?”
“当然是你,咱们战国时代,难道还有第二个孔丘?”
就算真有第二个孔丘,也不像孔丘一样能被称“子。”
“不,我的意思是,这赞誉,于我而言未必是好事。”
孔子并没自我怀疑,而是觉得“万世之师”这个赞誉太过,让他有些被高高架起。
【关于孔子,我们先不提他那“世修降表”和“后裔多个父系”的子孙后代。
我们主要说一下孔子对学习的教导态度。】5
“世修降表?后裔多个父系?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吗?”诸朝古人们震惊。
其他朝代的人也就算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可是能看到孔子本人脸色的。
而孔子本人,则呼吸再呼吸,“世修降表,是说我后代骨头软弱;后裔多个父系,说明后世有不少冒充我子孙后代的人。”
“他们听着好风光,为什么我这个祖宗,却如丧家之犬?”孔子不明白。
“总不可能是后世帝王们比咱们战国君王更有眼光?”
“额,应该不是这点,也许后世尊崇你,是另有原因,总不可能是因为你复兴周礼的理想。”
对于孔子的梦想,别说诸国国君,就是他们也不看好,因为也不看周朝距今已经多少年。
如果说战国诸子因为面对面,对于孔子八卦还有所克制。
那其他朝代,对此可就一点不客气了。
“后裔多个父系,这说明孔子的子孙后代,并不是孔子的真正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