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文字的载体。”嬴政眸光一凝,想起刚才那些湮灭又生生不息的书籍来。
“天幕,别卖关子了,快说吧,竹简好重,朕好累。”刘彻捧着竹简叹息。
东汉,邓绥蓦然看向蔡伦造纸的方向。
身为爱书的执政者,她很清楚纸张的威力。
【比如甲骨文,因为载体坚固缘故,可以经得起岁月考验。
当然,人为介入等情况,不算在内,因为甲骨文在古代被称为“龙骨”,当成一种药材入药,以至于咱们今天的甲骨文,数量很少。】
“别说了,我们已经不卖龙骨,也不拿龙骨入药了。”
“毕竟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字痕迹,能保存还是要保存一下的。”
【随着时间过去,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承载文字的东西变成竹简,竹简由竹子制成,用笔蘸墨汁,就可以写字。
除此之外,古人们还会用刀子在竹简上刻字,这样会让书写内容,更加清晰和留存时间更长。】
“竹简刻字,并非常态。”
“因为很累!”刻过的诸子百家们很有经验。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2345678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跟甲骨比起来,竹简记载量更大,也更方便。
不过竹简也有缺点,那就是重量。
竹简的分量并不轻,春秋战国时期,有竹简的人,都是用车拉竹简。
也算是痛并快乐着,因为那时候的书籍,数量并不多,每一份都很珍贵。】
“是啊,竹简可是很珍贵的,一般人可拥有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们感慨。
就像天幕说的,他们同时代有竹简的人,是痛并快乐着。
痛是因为竹简的重量,竹简数量少还好,数量要是多,竹简会很沉。
快乐是因为书籍珍贵,拥有的人少。
“跟甲骨比起来,竹简的保存也是一件大事,因为一个不小心,或干燥或受潮,都有可能影响到竹简上面的字迹。
竹简上的字迹褪色之际,需要重新描绘,如此才能确保竹简内容一直存在。”有竹简的人们分享竹简相关经验。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让姜叶和江雪点头。
【是的,古代竹简上面的字迹,并不是一写就一了百了的。
因为字迹会褪色,需要人们描绘书写,不书写竹简时间长了,内容就会变模糊。】
“没想到竹简还有那么多门道。”
“还以为竹简除了重点,就能万事无忧呢。”这是对竹简不了解的人们。
【说完竹简,后面咱们重点介绍一下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