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三年,指的是二十七个月。
但,历来守满二十七个月的皇帝,又有多少?
新帝纯孝之名,体贴民生之名,顿时传播开来。
在朝堂也是一样,一月后,就恢复了朱批,新帝的守孝,守在个人生活方面,绝不耽误办公。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陛下如此,实乃我大燕之福啊!”
“可是如此,陛下岂不是要二十了,才……”
也有官员比皇帝自己还操心,毕竟,绵延皇嗣,也是自古以来,皇帝的职责之一。
对此新帝听到后表示:你看看林家晚育生出来的娃,哪一个不是高质量?
当然,这是新帝内心的吐槽,事实上,也仅仅是觉得等皇后和他都再成熟一点,生孩子也更安全罢了。
只是这种君臣相得没多久,新帝的操作就让一些老臣觉得意料之中的有些不安了。
新帝直接让林筠进入了内阁。
内阁,相当于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处,虽然没有决策权,却接触的都是第一手的消息和政务,且有建议的权力。
若是帝王惫懒,或者内阁给出的方案可行,皇帝可以直接朱批准允,不再废脑细胞,直接采用建议就是。
而这些建议,哪怕都是好的建议,也一定有个利益的亲疏远近。
所以内阁中的几位大学士,或许官位不是最高的,但是一定是接触朝堂最中心权力的。
而林筠,作为广诚侯的独子,侯爵继承人,又是天家驸马,本不应入内阁的,事实上,就林家如今的圣心,林筠的受器重程度,就是不进内阁,该知道的一样会知道,陛下又何必呢?
朝臣们不理解,开始旁敲侧击的给新帝提醒。
太子虽然入朝已经几年了,但是太子是太子,国君是国君,他们不可能全然天真的认为,新帝的风格,会和太子时候完全一样,所以他们依旧在磨合阶段,也因为,都还比较委婉。
但是不可否认,委婉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新帝手里,是有兵权的。
“朕才不同意呢,林卿进入内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及时处理公务,给朕分忧了,有何不可?”
朕的功课,朕的理念,和父皇,筠筠,都是基本一致的,筠筠还是他姐夫,他哪里不放心?
如今大燕的底盘增长了,每天要处理的公务也增多了,他巴不得多点人分担他的工作呢,他可不想早早秃头。
再者说了,只是建议而已,决策权还不是在他这里?怕什么?难道自己还管不住下面的人不成?他又不是傀儡皇帝,怕什么?
若是只知道瞻前顾后,那还做什么决策?因噎废食,降低效率罢了!
闻人济信任林筠,林筠也不是个重权欲的人,心里更是装着百姓,君臣一心,短短一年,先帝与新帝之间的权力交接所带来的遗留问题,通通不见,或者说,有,也不能再冒出头。
次年,也是新帝改年号的一年,是为——天耀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