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和猫耳类似的软件 > 第4章 柳溪阳 记者妈妈的秘密卧底计划为了儿子我也能说喵(第1页)

第4章 柳溪阳 记者妈妈的秘密卧底计划为了儿子我也能说喵(第1页)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记者应该像猎人一样,沉着、冷静、有耐心。

但此刻,我——曾获得过“城市先锋记者奖”的柳溪阳,正对着镜子做出一个可能会毁掉我全部职业生涯的动作:双手在头顶摆出猫爪,嘴角上扬,出一声细声细气的“喵~”。

老天啊,我快要窒息了。

这是我第三次尝试,效果依然令人绝望。

镜子里的女人看起来像是被人胁迫了一样,笑容比哭还难看。

我松开手,深吸一口气,为自己倒了杯咖啡——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就像我这些年来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样,直接而苦涩——

距离我和承远的“世纪大战”已经过去五天了。他的短信像是标准问候卡片上印着的那种客套话:“妈,我在学校一切顺利,不用担心。”

我回复得同样简短:“知道了。照顾好自己。”

然后就是令人窒息的沉默。

十八年来,这是我们之间最长的一次冷战。

以往就算再大的争吵,晚上我都会敲开他的房门,递给他一盘切好的水果,或者他会在第二天早上帮我倒好咖啡,默契地达成和解。

但这次不同。

我看到了他眼里前所未有的决心,那种“这是我的人生,我要自己做主”的表情。

这让我既骄傲又心疼——骄傲于他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心疼于这主见偏偏是要在“一家猫耳咖啡厅”工作。

想到他戴着猫耳朵,一脸“欢迎回家,主人”的样子,我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不,我的儿子绝不该是那个样子!

我试过给他长篇大论的说教短信,写了又删;尝试打电话,却在拨号界面停住了手指;甚至想过直接杀到学校去,但又怕把事情搞得更糟。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沟通?”周一的编辑部例会上,我忍不住向同事们出灵魂拷问。

“怎么,柳姐,你家小承远叛逆了?”年轻的实习生小王笑着问,她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

“他在一家叫‘喵の物语’的猫耳咖啡厅打工,还瞒着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在抖,仿佛在宣布什么惊天丑闻。

然而,预期中的震惊反应并没有出现。编辑部里一片平静,甚至有几个年轻同事交换了一个“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眼神。

“哦,那种地方挺流行的,”文化版的张编说,“我女儿上大学时就在类似的地方做过兼职。又不是什么风月场所,主要是营造一种‘萌文化’的氛围。”

“萌文化?”我重复着这个词,仿佛它来自外星语言。

“就是可爱、治愈、让人放松的感觉,”小王解释道,“现在年轻人压力大,需要这种地方暂时逃离现实。”

我皱起眉头:“穿奇怪的衣服,戴动物耳朵,这怎么会让人放松?”

“柳姐,你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现,”体育版的小李提议,“就当是一次文化考察。”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的思维迷雾。

对啊,我是谁?

我可是柳溪阳,曾经为了调查城郊污染事件,装扮成农民在化工厂附近住了一个月的记者!

区区一家猫耳咖啡厅,有什么是我不能调查的?

“你们说得对,”我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重新找到方向的光芒,“我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

会后,我立即在电脑上搜索“猫耳咖啡厅文化”,结果却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这种源自日本的文化已经在国内风靡多年,不仅有咖啡厅,还有各种主题店、漫展活动。

更让我惊讶的是,许多年轻人把在这种地方工作视为一种乐趣,而不仅仅是赚钱的手段。

“这简直是一个平行宇宙,”我喃喃自语,点开一个又一个网页,沉浸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

接下来的三天,我像准备一篇重磅调查报道一样,全身心投入到“猫耳文化”的研究中。

我走访了城里三家不同风格的主题咖啡厅,从“哥特萝莉风”到“日系清新风”,每家都坐了至少两小时,点最普通的美式咖啡,却仔细观察一切——服务生的言行举止、顾客的反应、店内的装饰布置,甚至背景音乐的选择。

在“花园猫咪”咖啡厅,我假装是一位对文化现象感兴趣的自由撰稿人,采访了店长,一位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岁的年轻女孩。

“为什么年轻人会选择这种工作?”我问,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不带任何批判性。

“因为有趣啊,”她笑着说,仿佛这是世界上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在这里,我们可以扮演另一个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客人们来这里也是为了获得一种与日常不同的体验。”

“但这不是……有点奇怪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为什么奇怪?演员每天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没人觉得奇怪。这只是一种表演艺术的延伸,区别在于我们的舞台是咖啡厅,观众是来喝咖啡的客人。”她的回答如此自信,让我一时语塞。

回到家,我坐在电脑前,整理着这几天的“调查成果”。

承远从小就对这类亚文化感兴趣,我早该注意到的。

记得他十二岁时迷上一部动画片,整天念叨着里面的台词;十五岁开始收集各种动漫周边;高考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动漫展……这些线索本该让我更了解他的世界,但我却选择了忽视,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和“正常”的社交活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