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最小的鱼也在一斤往上,再小的鱼,他们就不收了。
用贾东旭的话说就是:“这娃娃鱼小学都没毕业,还得回去再历练几年!”
如此排场不可谓不夸张,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望。
若是家里有孕妇或者生病急需营养的情况,更是一路尾随,期盼着‘买’上一两条。
阎埠贵对此似乎已经有些麻木了。
“现在好了,后海不用去了,鱼八成都在这儿了!”
随即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家老二的身影,他那老花镜下的浑浊双眼这才恢复几分神采!
‘好好好!这也算是年年有鱼了!’
“好了好了,外院的住户们,大家都静一静!我知道大家都有困难,但这些鱼,还是得先紧着咱们号院儿的邻居们!如果有的多,你们家里又有小孩儿或者孕妇的,可以找街道开个证明过来,我也不要钱,您给打个借条就成!”贾东旭语气诚恳的说道。
此言一出,不少人面露惋惜之色,作鸟兽散去。
也有人眸光熠熠,高呼一声‘爷们儿办事儿局气’,转身去了街道办!
随后贾东旭便领着众人回了小院儿。
路过中院儿的时候,这排场自然瞒不过晒太阳唠嗑的大爷大妈们。
见众人好奇的目光扫来,贾东旭也没有隐瞒,忙把借条换鱼的事情说了出来。
众人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还得是东旭啊!这事儿办的,就是局气!”
“就是!这事儿要是换做了以前,那可绝没有这种好事儿!”
“废话!就老阎那钓鱼的本事,小拇指头大的鱼苗,够谁吃的?!”
“是呀!要我说呀,咱们院儿幸亏是让东旭当了一大爷!”
几位大妈说着说着,声音却越小了下来。
因为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三位初代,不知何时已经等候在了贾家东屋门外,往里头一阵探头探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模样像极了闻见鱼腥味儿的野猫!
“咳咳行了,不说了,老娘得回家拿脸盆去了!”
“我也是!我家娃喜欢鲫鱼!熬汤最好了!”
转眼间,中院儿大妈一哄而散。
不一会儿就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在东屋门外排起了长队。
贾家小院儿。
贾东旭假装给自家留了几条鱼,实际又悄悄把鱼换了出来。
他的随身空间里如今已经养上了肉质更加鲜美的鳜鱼和鲈鱼,那现在这些,肯定是入不了他的眼了。
接下来,他给刘家、阎家和其余几家邻居的小子每人分了两条大鱼,随即就在东屋里给邻居们按照户为单位分了起来。
“王姐!老王跟我谁跟谁呀,你怎么还用给我写欠条呢?!”
“咱们两家,以后早晚”贾东旭话说到一半,老王已经听不下去了。
“咳咳!!!媳妇儿,你甭听他胡扯!写!咱必须给他写欠条!”
“几斤几两还得写得明明白白!”老王面色严肃地较真道。
他家英子虽然是两口子领养的孩子,可老王却是个实打实的女儿奴!
吃穿用度上从来不曾短了自家闺女,平时调皮捣蛋,更是没有打骂过哪怕一回!
“成吧!亲兄弟明算账嘛!这个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