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瀚海雄风阅读 > 第103章 这TM的都能跑(第2页)

第103章 这TM的都能跑(第2页)

他们只说一件事——并网建模协作,有搞头,速干!

都是之前参与过合作的老熟人了,之前在风电制造、调度优化、甚至设备打样时,都或多或少从麦麦提这边“吃拿卡要”过。

这时候自然也没人装傻推托。

没人问背景,没人提资金,只有一堆红着眼睛的人,默默把资料拷贝到加密硬盘里,将尘封的笔记算法重新翻了出来。

到了周五晚上,专项组的第一次秘密碰头,在京城昌平一间废弃的热力厂房里。

厂房空荡荡的,铁皮屋顶嘎吱作响,空气中都是一股烧焦的柴油味。

老李戴着棒球帽,蹲在角落里抽烟;陈知源拎着电脑,略显不耐烦;张厚德带着哈工大老款的背包,一身灰头土脸;赵衡阳穿着泛白的工装裤,一边翻资料一边嘟囔电网节点号。

桌上,摊开的是麦麦提画的草图,一根根粗黑的箭头,指向每一个节点。

他简单地说了三句话:地点、达坂城;半年内,跑完小系统并网仿真。目标,不止是抗振荡,要能干掉次同步振荡和超同步振荡。

话语落地,屋里死气沉沉。

只有从破碎窗缝里钻进来的风,卷动着桌角的纸张,哗啦啦响。

不知角落里是谁低声嘟囔了一句:“干完能有啥好处?”

话音一落,众人都下意识看向麦麦提。

没人说破,但这个问题还是嵌入了这群工程师里骨子里最真实的焦虑——我们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麦麦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慢踱步到桌边,手指压在那张草图上,低头看了半晌,才抬起眼,嘟囔了一声:“好处?”

“——谁能在220千伏以下的小型风光基地,把次同步,超同步这两座大山拿下来,谁就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拿到新能源并网的定价权。”

无人吭声。

麦麦提继续,嗓音低沉且稳重:“国家电网现在搞柔性直流,搞集控,搞送端同步稳定控制,动辄上亿的项目的,下一步,可不就是看谁能先拿到发端稳定技术了?”

他停了停,扫了一圈所有人的脸:“我们干完这个,第一批实验数据,第一套仿真验证,第一版动态模型,都是我们的。”

“到时候,不是你去求着电网公司,不是你去看风电厂的脸色。”

“——而是他们来找你,要你的算法,要你的模型,要你的测试报告。”

风声呜呜作响,像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蠢蠢欲动。

陈知源皱着眉头沉思,赵衡阳忍不住搓了搓手,老李叼着烟的嘴角动了动。

张厚德终于闷声道:“……干。”

麦麦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干,”他低声道,“就对了。”

——

三天后

达坂城旧场,北侧一排废弃的检修车间。

这检修车间还是当年那台100千瓦风电机发生飞车事故后,马文斌和王曦权用简易集装箱

破旧铁门半掩半开,屋顶漏光,墙角挂着锈迹斑斑的母线残骸,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油漆和老化塑料味。

地上,临时搭建了一套极简测试台架——一台20千瓦小型风机模拟器,一套改装过的逆变器,并联了功率补偿模块,旁边堆着几只应急用的稳压电源和采样器。

台架破得像玩具。

但麦麦提蹲在地上,神情专注,手里的动作又快又准,像外科医生缝合断裂的动脉。

老李他们站在一旁,看得心头发紧。

这台架,逆变接口早年按国标GBT19964设计,通讯协议杂乱,还混着一堆早期CAN总线指令;

风机模拟器本身是80年代末第一代设备,力矩响应延迟大到堪称灾难;

而并网逆变器,连最基本的虚拟阻尼都没有配置,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裸奔”状态。

在这种设备上跑同步并网实验?

简直是找死!

但麦麦提可没有丝毫犹豫。

他穿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逆光半蹲着,神情冷静,指尖在端子板上飞速切换接线——

三分钟,手工校准电压采样误差;

五分钟,复写逆变器控制指令,强制激活虚拟同步机预备逻辑;

十分钟,重新映射风机负荷模型,将负荷惯量曲线压制到动态误差范围在5%以内。

做完这一切后,他又从背包里摸出一个小巧的便携式控制盒——这是他闲时自己做的控制器,专门为并网小信号调制设计。

硬件打补丁,软件打补丁,风机响应也打补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