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是她看着长大的小哥儿来见她了。……
广信府玉山县,一间杂货铺的後院,一名穿着普通的妇人正在竈台前揉面,今儿中午打算吃面条。
妇人揉面的手法很熟练,一看就知道是做了几十年面食的老手。
杂货铺并不大,来往的都是普通百姓,生意不好不坏,但也够一家人嚼用了。
今天老板带着大儿子到乡下去收货,如今店里只有一个十岁的小哥儿在看店。
来这里买东西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妇人并不担心留小哥儿一人在前面会被人欺负了去,就算有不长眼的人,小哥儿喊一声,她就能听到声音。
揉好了面团,妇人正打算擀成面皮,然後切条,就听到了前面小哥儿的声音传来。
“娘!娘!你快来!”小哥儿的声音中带着惊慌。
妇人还以为发生了什麽事儿,心里一紧,抡着擀面杖就往店里冲去。
妇人刚冲到门槛处,小哥儿又喊:“有人来找你!有好多人来找你了!”
找她的?小哥儿没出事?
妇人松了一口气,擡头望店里看去,她倒要看看谁来找她了,她家小哥儿语气这麽慌乱。
只见一对穿着低调而奢华的夫夫立在店中央,他们正打量着店里的货物和设施,这对夫夫後面跟着几个小侍和几个护卫。
妇人一愣,她不记得自己有认识什麽贵人,只是看为首的夫郎,又觉得有些面熟。
这时小哥儿又说:“娘,就是他们要找你,不仅找你,还要找爹。”
小哥儿凑到妇人耳边,小声问她:“您和爹什麽时候认识这些贵人了?”特别是那位贵人夫郎,长得也太好看了,他从未见过这麽好看的人。
站在那位夫郎旁边的男子也是气质非凡,小哥儿不知道怎麽形容,只觉得两人站在一起特别相配。
那夫郎看到妇人,蓦然展颜,眉眼飞扬,显得他更加明艳。
他说:“姜姨,好久不见。”
妇人眨了眨眼睛,屛住了呼吸,不太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幕,她张了张嘴:“……你丶你是宁哥儿?”语气很不自信。
谢宁笑着点头:“是我,姜姨。我和夫君外放云南,途径江西,我娘让我一定要来见一见您。”
姜姨怔怔地点头,连谢宁说了什麽都不入耳,过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谢家有人来看她了。
是她看着长大的小哥儿来见她了。
姜姨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麽感受,心里酸酸涨涨的,不知说什麽才好。
还是她家小哥儿提醒,她才回过神来,忙招呼人到後院坐下。
“公子快请坐,这位就是公子的夫君吧,真是一表人才,和公子真相配!”姜姨拘谨又热情地招呼着人坐下。
家里来客,肯定要给人上茶,见两人坐下了,姜姨转身就要进厨房,拿茶叶泡茶给两人喝。
谢宁拉住了姜姨,笑道:“姜姨且慢,您是我们的长辈,哪能让长辈去忙活,小辈干坐着的。”
陆川看出姜姨的紧张,也出言道:“姜姨请坐吧,宁哥儿这一路上都念着您,说姜姨是个和善豪爽的人。”
姜姨在谢宁的拉扯下,在桌子边坐了下去,许久不曾见过故人,她是既紧张又欣喜,一时忘了平时的行事风格。
好在她还没忘了自家小哥儿,拉着小哥儿对谢宁介绍:“这是我和老钱的小哥儿,今年十岁了,叫新哥儿。”
谢宁对着小哥儿点头笑道:“你好,我是你娘好姐妹的哥儿,应该算是你娘子侄吧。”
这麽好看的美人对他笑,一向大大咧咧的新哥儿都羞红了脸,只讷讷应好。
姜姨见新哥儿这副模样,就知道靠不住他,便把人打发出去。
“你去前面把店关了,再到县城门口,看看你爹和你哥回来了吗。”
新哥儿得了他娘的命令,可以逃离这里,忙跳起来往前面跑去,手脚麻利地关门,然後往县城门口跑去。
一群贵人突然降临杂货铺,周围做生意的店家都看到了,正好奇着,新哥儿就跑出来了,他们一个个想拉住新哥儿问话,结果新哥儿跑太快,他们想问都抓不住人。
姜姨慢慢地也就没那麽紧张了,她感慨道:“没想到都过去这麽久了,公子也成婚了。”
谢宁拉过陆川,对着姜姨介绍道:“这位是我夫君,去年的新科探花郎,此行就是我夫君要去云南赴任,我作为家眷随行。”
姜姨点头,没对两人的行程发表什麽言论,也向谢宁说了她家的情况。
“我和老钱回到了他老家,他家里人都没了,我们就在县城里安家。老钱腿脚不便,不好做农活,我们就在这里买了间铺子,卖些杂货营生。”
说来姜姨的身份也尴尬,她是曾经的妾室,谢宁的小娘,但最後大家都处成了家人,谢母更是视她为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