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鲈鱼,一条清蒸,一条红烧。
炒了两道青菜,配了一份鸡汤,大白米饭,这就是他们的伙食了。
虽然简单清淡,但是分量十足,因为这里头就刘宣一个人吃的饭少一些,剩下的都是年轻人,一人两碗饭,就是一大锅米饭下去了。
没有配酒,就喝的鸡汤,并且摒弃了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因为要说的事情太多了。
遇不到自己人则罢了,遇到了自己人,吴有为怎么可能不说呢?
不止他一个人说,杨一清也有一些治理经验跟大家分享。
南边比北边更注重宗族,而且这边不仅有汉民族,还有从大山里走出来讨生活的客家人。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
吴有为记得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后世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
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客家人是南方民系中间非常独特的一支。
这些被认为是“客人”的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上经常和所到之处的“主人”发生冲突,却始终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开枝散叶。
无论是语言、民俗、生活方式,他们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神奇。
而吴有为现在的上海县也有了他们的身影,沿海地区的客家人流动量非常大,所以吴有为对他们也十分在意。
杨一清那边也一样,他还不如吴有为呢!
他那边因为原来就有八个镇子,镇子下面还有村子,一开始别提多烦了,现在好多了。
不过是“求同存异”罢了。
一直说到很晚才去睡下,第二天早饭的时候,才开始关心几个人的私事:“你们来了,那家里。。。。也跟着来了?”
吴有为孤家寡人一个,这些事情并不操心,只有杨一清当初是带着家小上任的,故而也关心他们这个。
刘宣道:“都带来了,在这里谁知道要多久?三五年的见不到人,且生活也没人照顾可不行。
张升也道:“我儿子儿媳妇在家就够了,我带了夫人过来。”
“那也挺好。”吴有为道:“过一过二人世界嘛。”
“过什么二人世界啊?”张升吧嗒嘴:“你嫂子又给我添了个小儿子。”
吴有为赶紧恭喜:“恭喜启昭兄啊!”不过随后就道:“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他们的信,可是一直没断了的。
“才有的,去年生的,前年怀的时候,怀像不太好,就没惊动人,去年生了后,虽然身体不太健壮,但是好歹养大了,这会儿能跑能跳的淘气着呢。”张升虽然嘴上抱怨着可心里是高兴的,他家子嗣不旺盛,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已经很欢喜了。尤其是小儿子,在大儿子已经娶妻生子了的情况下,小儿子更加的得他欢心。这会儿已经是十月份了,如果孩子生日大一些的话,已经一周岁了。
“知道家里人都跟来就行了。”吴有为高兴的道:“以后就在这里住下了,我们还有个走动的地方。
自从来这里当了官,吴有为就一直深居简出,轻易不跟人走动,就怕被人缠上,也怕被人参奏,他也知道自己的改革肯定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尤其是他不许青楼楚馆和赌坊赌场进驻上海县之后。
某些大佬不是没想过找他好好的“谈一谈”,若非万通带兵镇守,他还真。。。环敢这么顶风作案。
但是有了老师坐镇,他心里是欢喜的,毕竟万通只能武力威慑,却不能插手地方事务。
刘宣他们就不一样了。
或许是因为终于找到了靠山,在松江府吴有为感觉这里更好了。
临走的时候,刘宣说了:“过几日我们过去看看你们的治下情况。
“好啊!”吴有为跟杨一清都忙不迭的点头答应:“欢迎您去考察工作!”
刘宣满意了:“光是听说没用,本官必须亲眼所见。”
“知道,知道!”吴有为笑眯眯的道:“您可以携夫人前往,师娘在家闷着也是无聊,不如去看看?那里风气开放一些,可以去码头的吴淞楼看看热闹。还可以去拜一拜妈祖
那里可以远眺近海,近赏船坞,附近的环境也好,吴有为特意建造的吴淞口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以及那耸立在海边的妈祖雕像,每日的香火可旺盛了。
“也好。“刘宣很是高兴的点头同意了,去年他老伴儿病了一场,差点就没挺过来,他越发珍惜跟夫人在一起的日子了。
万通在家担心好几天,得了吴有为回来的消息后去大门那里接人,却发现他笑眯眯的心情大好的架势。
“这是高兴了?”万通发现自己白担心了,看这架势,谈的不错?还是对方很好说话?
“你不知道,来的人是谁!”吴有为兴致勃勃的拉他进屋,还吩咐管家:“带回来的东西都好好的收起来,那个茄子干送去厨房,让人好好打理,晚上我要吃。”
“好的,老爷!”管家见老爷心情好,自然自己心情也好了不少,前些日子听说来了上官,他们都担心自家老爷受气呢。
看样子是没受人欺负。
“来的是谁呀?”万通好奇了,这人这么高兴的架势,难道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