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妈妈忙穿上鞋袜,跟着看门婆子悄悄地出门,穿过宝瓶门到前院,沿着抄手游廊摸到了正院大门。
大门开着一条缝,秦妈妈挤出去,张目看去。
正院一段距离之外,月光下立着两个人影。
一个矮小,打着灯笼,是长川。
另一个高大颀长,青年体型,不是旁人,正是沈缇。
秦妈妈忙走下台阶,快步过去:“翰林,可是出了什么事?”
沈缇看了一眼长川。
长川会意,快步去了门口,掏了一把钱给看门婆子。
他也不走,就待在门口。
婆子收了钱,还是好奇,凑到小孩耳朵边小声问:“翰林和秦妈妈说什么呢?”
长川也用很低的声音说:“你要是乱问乱说,就把钱还给我。”
婆子缩了缩脖子,捂着荷包缩回门里:“我在里头,你在外头,瞧仔细些。”
远处,秦妈妈在淡青月光下看得分明,沈缇的眉间蕴着冷意。
她急问:“出什么事了?”
“妈妈。”
沈缇却先问,“父亲可在这边?”
秦妈妈道:“当然。”
沈缇道:“别惊动他。”
秦妈妈心头便是一宽。
因为沈缇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真正严重的事情,他会直接找沈大人,绝不会犹豫一分。
他可不是那种因怕父母责罚,捂着藏着,把小篓子拖成大祸的那种孩子。
只说不惊动沈大人,却没说不惊动沈夫人,便说明事不出内宅。
既是内宅事,便无大事。
“想问妈妈,”
沈缇道,“冯氏给母亲做了双鞋,这事母亲是如何处置的?”
原来是为了冯氏吗?秦妈妈心里嘀咕,道:“夫人觉得不妥。
谁家的正经夫人也不能跟儿子的妾室来来往往的。
也太没规矩了。
便把那双鞋赏给了奴婢,又让奴婢拿了两块尺头,去赏冯氏。”
沈缇大晚上的为着冯洛仪而来,或者说至少秦妈妈是这样认为的。
考虑到这一点,她补充道:“我去了没有说重话。
冯氏问我鞋合不合脚,我说夫人赏给了我,我还没试过。
她就明白了。
都是听话听音儿的人,也不必说的难听,听懂就行。
我也没让她脸上难看。”
“只这个事啊,翰林,不是奴婢倚老卖老,”
她把两个手一叠,搭在身前,“实在是她做的不对。
少夫人还在那里呢,她终究是妾,这把少夫人往哪放?这样乱来不行的,一个家里没什么都不能没规矩,这是当年老夫人反复强调的。”
当年沈老夫人拖着病体手把手地教导沈夫人,一并跟着学的还有沈夫人的贴身大丫头月季,即眼前这位秦妈妈。
两个乡下小地方的姑娘一起用心地学,才有了得体的沈夫人,周全的秦妈妈。
沈缇完全赞同已故祖母的话。
没有规矩怎能行呢。
君臣父子嫡庶尊卑贵贱,每一条都维持着世界稳定地运转。
沈缇的毕生所学,就是要维护这些东西。
他又问:“这事,少夫人可知道了吗?”
秦妈妈说:“我这边反正是没有跟璟荣院提过。
还是你们俩走之后,丫头才把鞋拿上来,我们才知道的。
那时候你俩都回去了。”
咦,他跟着少夫人回去了,又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