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山胆小,打了个寒颤,赶忙制止:“你别说了,等会我吃不下了。”
李崖哈哈大笑。
就着各式各样的案子用饭,他早就习惯了。
沈家。
沈渺进门后发现自家铺子也运转良好。
她每晚都会把一些固定的浇头、面哨子和炸酱提前准备好,有时她不在,福兴也能把面擀出来以后浇上这些浇头做给食客吃,不耽误铺子里的生意。
她回来时客人不多,而且都坐着吃上了,因此她在灶房里转了一圈,见没什么可做的,便又回了后院。
她下意识瞥了眼济哥儿的屋子,门还关着?
九哥儿竟然还在睡么?
她问了在院子里和小牛犊一起玩牛追人游戏的湘姐儿,湘姐儿一边跑一边说:“没见九哥儿出来呢。
只看到砚书过来了一会儿,但他又被谢伯伯叫走了,说是出门买东西去。”
沈渺心想,这也睡太久了,进去看看吧。
走到门外,因为自己临走前把帘子拉上了,所以什么也看不见。
又不好贸然地闯进去,于是她只好把脸贴在门上,想听听里头有没有动静。
谁知,门突然被人从里头拉开了,沈渺不防之下,往前倒去。
她一头栽进了谢祁的怀里。
虽然谢祁慌乱中第一时间张开手臂抱住了她,她的鼻尖还是被他的胸膛撞得发疼。
两人一时都怔住了。
第92章啵啵烤奶
忍过那一阵寒,进了四月便真正暖和了。
雨水虽多,但每下一场,汴京城便绿一层,等到初八浴佛节前,金明池畔已绿遍山原,柳絮随风而起。
城郊的黄梅熟了,麦田也葱葱郁郁。
日头正晒,晌午一过,沈渺一身泥点子,搭乘着于鲟家的牛车,沿着麦田的田埂向北驶去,车轮在阳光下滚动,很快开回了驿道上,返回内城。
今日是前往鸭场验工的日子。
她的鸭场历经年前年后两次精心修建,终于在今日圆满竣工。
围墙、篱笆、鸭舍、仓库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屋都盖好了。
水塘过完年也请于鲟帮着清过两次,今日是最后一次。
之前,于鲟就和他请来的短工一起用锄头、铁锹先将塘底的淤泥挖出,堆放在塘边晾晒。
这些淤泥干燥后可堆入麦田做肥料。
经过清淤,池塘深度会加深,不仅能增加蓄水量,也会减少淤泥腐败产生的病菌。
后来,他们又来了一次,修整了塘堤,围上篱笆和栅栏,还特意在栅栏处留了一道门,方便鸭子进出。
清理掉枯枝落叶和冻死的残荷后,便重新引入活水。
最后,于鲟驾了船,在水塘中缓缓划行,一边划一边均匀地洒下石灰。
“石灰可防治鱼病。”
于鲟后来对沈渺报账时报了几十公斤的石灰钱,便仔细轻声地与她解释道。
他虽不懂什么叫水质酸碱度,但他还是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摸索出了用石灰调节水质、杀菌消毒的宝贵经验啊。
沈渺心里想着。
于鲟果然很会养鱼。
洒石灰数日后,他今日又从他自己的水塘给沈渺捞了一堆菖蒲、浮萍、螺蛳和水生昆虫来。
沈渺正好也要看看鸭场修得怎么样,便搭他的车一起来了。
阳光炽烈,于鲟一边往水里扔螺蛳一边说:“塘水不能过于清澈,过清无食饵,鱼虾就饿死了。
也不能无水草,否则阳光直射时水温骤升,日落后水温骤降,鱼虾极易染病而亡。”
沈渺一边听一边帮着洒浮萍,心里直点头。
他能仔细地养护水塘,难怪他供应的鱼条条肥美又健康。
沈渺立刻便请他长期来帮她管理水塘,也不用日日守在这里,十天过来查看一次水质,适时观察水质和鱼类情况就成了。
为此她会额外给他一贯钱作为报酬。
在没有疫苗的时代,鸭子需要干净的水源,水塘里的鱼也是如此。
沈渺也跟他买了些麦穗鱼、白条鱼、鳑鲏、泥鳅和鲫鱼苗,等水塘的新水放置了十余日,稳定了水质便放进水塘里养着。
这还是于鲟主动建议的,她的水塘是为了养鸭,所以不用养体型大的鱼,养这些小鱼便刚好。